北京时间11月6日消息,据time.com报道,保罗·欧德宁(Paul Otellini)长期效力于英特尔,对信息技术革命给社会和商业带来的深刻变化有着权威的见解。他曾数次亲身经历了高科技产业的低迷期,例如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日前在接受《时代》高级编辑吉姆·埃里克森(Jim Erickson)采访时,欧德宁讨论了互联网泡沫破裂和这次金融危机之间的差异,以及高科技产业的“明日之星”是否有助于美国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等问题。
问: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最近在国会作证时称,导致金融危机的部分原因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你认为是这样吗?
答:格林斯潘也这样说过,高科技产业是19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应该相信哪种说法呢?
问:我认为他的意思是,计算机为创建错误的风险评估模式和交易系统提供了可能。
答: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创建有缺陷的交易系统的是人而非计算机,交易系统是按照人设计的算法运行的。尽管计算机能使人更快地做出错误决策,但因此归罪于计算机是错误的。给予垃圾债券“AAA”级信用评级的不是物理学家或计算机专家,而是想获得经济利益的一些人。
问:这次金融危机与互联网泡沫破裂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根源在于商业模式,与流动性和信贷无关。在互联网泡沫形成期间,许多企业采购了过量的高科技产品。2001年,客户可以在eBay上以相当于实际价格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的价格购买到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高科技产业的销售中明显存在人为的泡沫。目前的金融危机不存在这种现象,A银行被B银行收购后,其原来的服务器仍然可以使用。
问:你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吗?
答:我不会预测未来的经济形势。但我认为,从本质上说计算机是一种生产工具,在过去的经济低迷期间,高科技产业的表现要好于其它产业。自上次经济低迷以来,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是,PC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问:我可以用黑莓智能手机取代PC。
答:你可以试试在黑莓上写稿件的体验。计算机已经成为逾10亿人口工作或娱乐时不可或缺的工具,未来数年计算机用户还将再增加10亿。
问:但金融服务产业不是已经成为高科技产业的“大客户”了吗?英特尔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答:金融危机爆发前,金融服务产业占到了我们服务器业务的约15%,而服务器占到了我们业务的约20%,因此金融服务产业在我们业务中的比例并不高,何况金融服务产品的IT预算不会降低到零。《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将促使金融服务产业增加IT投资。
问:按地区和产品划分,目前有哪些亮点?
答:过去两年来笔记本电脑是高科技产业的一大增长引擎,目前这种状况没有什么改变。目前的业界趋势是笔记本电脑取代台式机,随着销售量的增长,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在滑坡。上网本不适合用来撰写稿件,但足以完成一些简单任务——例如上网冲浪和收发电子邮件。我们已经推出了面向上网本的产品,尽管售价较低,但利润率仍然相当可观。因此,高科技产业的趋势对我们有利。
问:这有助于提高在中国和印度的销售吗?
答: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PC市场,不需要“加速器”。中国用户更喜欢购买传统PC。
问:能分享一下你对高科技产业趋势的看法吗?
答:互联网将把人类与日常生活中的电子产品联系在一起,这对于象英特尔这样的公司而言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机遇。许多电视节目都通过互联网传输,因此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地观看自己喜欢的节目。这在音频内容领域已经成为现实,视频内容距离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期不远了;手机已经日益计算机化,iPhone改变了人们对手机的看法;电视机也将像机顶盒那样连接到互联网上;汽车也将上网,我们正在与宝马合作,未来4、5年后产品即可上市销售。高科技产品将无处不在,我认为这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
问:你认为哪种趋势能够带领美国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
答:PC在美国家庭中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很难想像哪种趋势能够带领美国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也许房地产市场可以,房地产市场回暖将推动美国经济回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