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电信业的重组,三大运营商都具备了提供全业务的运营能力,要实现全业务运营,运营商就必须在业务、运维、网络以及终端方面做全方位的融合,而网络融合是重中之重。
从目前的业务种类来说,融合后的全业务网络应该能够承载3G、NGN、IPTV、宽带接入和互动游戏等业务,用户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终端系统随时随地的访问网络资源,体验丰富的业务。随着IP技术近阶段的发展,它在安全性和收敛能力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QoS、MPLS等技术也完善成熟,因此采用ALLIP的模式来进行网络的改造融合是目前较为可行的一种方式。
上海电信城域网作为一张IP网络,目前已经承载有多种类型的业务。在全业务运营时期,将各种业务通过上海电信城域网实现承载,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目前城域网承载的业务种类
上海城域网从2001年开始建设,随技术的发展,ADSL等技术逐渐成熟,从2002年开始,上海宽带接入用户数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城域网上承载的业务种类在近几年中逐步丰富起来。从发展趋势来看,政企客户对宽带业务的需求会有进一步增长,终端多元化速度也有加快趋势,网络业务的发展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城域网提供的业务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互联网接入是网络提供的最基础业务,提供用户接入Internet。接入手段有窄带/宽带拨号、光纤、无线等方式。
VPN主要面对企业类用户,提供各办公点间的专网连接和一些远程办公业务,通过MPLS、IPsec、L2TP等技术实现。VPN业务在近几年发展情况很好,节点增长数基本保持50%以上,在今后的几年中VPN业务将是拉动带宽型业务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IDC提供机房、机架、带宽租用、服务器托管等基础服务,在近几年逐步发展出网络代管代建、安全防护、负载均衡、网络加速、数据备份等增值业务。因其具有高速接入、专业场地、专业维护的特点,业务发展情况较好。
IPTV利用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数字电视等服务,其主要特点在于交互性和实时性,回放、点播等功能使其与传统电视相比有较大的优势,业务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语音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基础业务之一,近几年VoIP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原有的语音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同时运营商也在改变思路,逐步在自身的产品体系中纳入VoIP服务。
游戏目前主要由SP提供服务,此类业务在近几年发展很快,用于承载游戏的平台和终端也日益趋多。
在网络的快速发展期,各种业务的发展势头均较为迅猛,而各种业务对网络的带宽能力、传输质量、安全特性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而在同一张网络中进行多业务承载,需要综合考虑各业务的特性,在保障业务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网络的ROI。
城域网现状
上海电信城域网目前形成集群设备为核心、GSR等设备为汇聚、BRAS/PE为业务终结、DSLAM/交换机为多层次接入的网络结构。网络接入手段主要包括ADSL2+/VDSL、以太、ATM、Wi-Fi等。在现有的网络中承载了互联网接入、VPN、IPTV、IDC、软交换等多种业务。
上海城域网中目前使用了QoS策略,定义了8个QoS等级,针对软交换、IPTV、VPN等业务均启用了相应的QoS策略配置,保障重要业务的网络传输质量,实现网络的差异化服务能力。
对于一些对于安全性需求较高、对与Internet互访要求不多的业务,如软交换、IPTV等,上海城域网为其分配单独VPN,通过相对独立的网络进行承载,保障业务平台的安全性。对一些重要的平台,网络侧通过VRRP等技术,保障在链路、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的切换,降低故障对业务的影响。考虑到软交换对于网络的传输质量较高,上海电信引入基于VPLS技术的城域以太网设备,克服了传统以太网在收敛、扩展方面的一些痼疾,实现了网络质量的优化。
上海电信城域网通过统一的综合网管对网络进行管理;通过部署相应的探头,监测各业务网络的传输质量;部分业务可通过网管系统进行自动开通。
全业务运营对城域网的新要求
虽然上海电信城域网已经成功地为多种业务的提供承载通道,但要真正达到全业务运营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改造。
首先,在接入方面,全业务运营需要实现对语音、视频、数据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而目前的城域网大部分接入方式还是基于ADSL技术,虽然通过PoP点下移等工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接入质量,但距离过长、干扰等问题还是存在。因此在下一阶段,需要结合FTTB继续推进光进铜退的进程,同时由于EPON的部署成本已经有所下降,因而可以考虑少量部署EPON接入,作为中高端接入方式的一种补充。无线接入目前主要是Wi-Fi,由于技术受限,Wi-Fi只适合部署于热点地区,在引入CDMA之后,可以考虑通过EV-DO丰富无线接入手段,实现区域内的全覆盖。
其次,全业务运营对承载网络健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IP网络承载CDMA业务,需要IP网络实现更快的收敛速度,以保证不影响业务的正常使用。由于目前网络中大量使用的GE、10GE等接口不支持类似SDH的故障监测机制,因此在链路故障时收敛速度较慢,为了较好地承载CDMA业务,需要在相关的链路端口上启用BFD,确保在链路故障时能够结合IGP快速收敛功能实现ms级别的切换。此外针对CDMA业务,为保障其接入的可靠性,在承载网接入侧需要启用VRRP为接入网元提供冗余备份网关,为了解决常规VRRP秒级切换的限制,需要启用E-VRRP技术,以达到ms级切换的目标。
再次,承载网需要为业务平台、网元设备提供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信令、媒体、管理、计费等流量的相互隔离,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营。为达到安全隔离的效果,承载网需要利用MPLS技术,为各种业务提供单独的VPN通道,保障业务之间的隔离。同时为了简化网络架构,理清网络层次,可以在各业务平台汇接设备使用multi-vrf技术对各个业务进行区分后再进入承载网骨干中。因各类业务中有大量数据需要与Internet进行通信,不可避免会遭受到网络攻击,因此在后期需加强netflow与流量清洗系统之间的联动工作,当发现异常流量时,可将攻击流量自动导入清洗系统进行过滤。
最后,承载网运营支撑系统的优化在目前看来难度是最大的。为保证多业务承载环境下各类业务的传输质量,承载网就不能单单作为一个透明的管道提供者存在,而是需要对网络资源、业务需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对照实际情况和网络准入原则对业务进行控制。在这一方面,目前的承载网支撑系统尚显薄弱,需要在现有的架构体系中引入RACS子系统,实现对全网资源的统一调度。城域网目前的计费系统主要面向本地网,在移动性方面的考虑相对较为薄弱,实现CDMA业务融合之后,需要结合其他地区的计费系统进行协调工作,以满足用户的移动使用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