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消息,2008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第三天,中兴通讯传输产品副总经理陈宇飞先生,以及传输产品规划总工王加莹博士做客通信世界网尖峰对话在线访谈。
以下为中兴通讯传输产品副总经理陈宇飞接受《电信技术》总编梁海滨主持的专访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我们今天很荣幸地请到中兴通讯传输领域的专家跟我们谈谈关于传送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兴通讯在这个领域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今天我们邀请了中兴通讯传输产品副总经理陈宇飞先生,以及传输产品规划总工王加莹博士。
我们首先想请陈总介绍一下我们中兴通讯一年来,在传送网主要方面取得的一些重大的一些进展,或者是产品的一些最新的发展变化也好?
陈总: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兴通讯在这一年当中,在市场方面,主要以西欧和北美为主要的战略市场,在其他的区域市场,也都有比较大的市场收益。我们现在主要目标是在开拓西欧和北美两个高端市场。这些市场在在业务上都有新的需求。象ROADM,40G传输,以及DWDM系统上,都有比较大的进展。另外在网络的智能化、多业务的接入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这些需求主要来源于高端用户,我们已经帮助他们做了很多的交流。
主持人:国际国内市场占有来说,中兴这一年来是不是有一些新的变化?
陈总:我们现在光传输的收入基本上是国际超过国内了,我们在市场上不仅是国内,在国际上也投入了很多的力量,发展相对比较均衡的。
主持人:谢谢陈总对我们中兴通讯基本的传送网产品的一个基本介绍。
刚才陈总提到40G,今年以来国内电信业对40G还是非常关注的。
我们也听到一些消息,中国电信也好,中国网通也好,都进行一些40G的测试,甚至试验网吧。
我们想了解中兴在40G产品方面,是测试了,还是类似的情况,怎么样呢?
陈总:40G的话,我们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产品开发。那个时候10G以及2.5G技术还是作为业界的一个主流,40G当时在产业链上,还不够成熟。
但是我们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做了一些提前的准备工作。我们公司的预研部门做了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40G调制技术,PMD的补偿技术,都做了前瞻性的预研。从这些方面为40G产品的真正商业化做准备。
主持人:像您说的,确实是从去年到今年,40G,特别是大的运营商,主流运营商,固网和宽带业务运营商,逐渐地提出了好多需求。请您介绍一下?
陈总:主要来源一个是业务带宽的需求,包括在国家干线,以及省际干线的带宽的要求可能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是40G路由器的发展,对业务的传输也提出一些需求。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以及国外比较大的运营商,象法电等都提出一些想法和需求。
40G这方面,中兴通讯已经参与了包括中国电信的测试,以及网通的系统的展示。包括法电的一些业务的展示和测试。我们在40G的系统,可以支持到96×40G的3.84T的带宽。
现在我们主要解决的是在与10G的系统共同传输的一些技术问题。
我们现在40G和10G的系统可以混传,主要解决了一些新的调制技术,还有补偿、放大、还有PMD的补偿技术这方面问题。现在中兴40G波分无电中继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500多公里这样的水平。在ODB以及P-DPSK等调制技术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专利。应该说是做好了这个产品,参与了测试和验网的建设。
40G我预计今年主要还是一个测试和实验的阶段,明年可能在一些运营商有一些商用。
主持人:大概介绍一下我们国内国外整个在运营商的一些相关测试,或者试验中对我们的产品的总体评价情况是怎样的?
陈总:我们在无电中继传输方面,以及P-DPSK的调制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和我们原有的传输在统一的平台下,这样跟我们以前10G的系统是完全兼容。
另外我们PMD的补偿方面,因为40G的对光纤的模式要求更高一些,需求特殊,我们这方面得到了客户的一些认可。
主持人:这些特色是不是得到相关运营商的认可?
陈总:对。
主持人:目前40G大家关注度很高,但是还没有大规模的商用,因为业界认为主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成本比较高,还有人认为成熟度不是那么高,我们中兴建立这个40G的成本,加快速度方面有一些什么考虑吗?
陈总:因为任何一个产业的话,肯定要经历从试验,到需求,到大批量的产业化的过程。
包括以前10G系统刚出来的时候也很贵,但现在10G系统的价格基本上可以满足运营商的需求。
40G的话现在主要的一些器件,因为还没有大规模的商用,成本上相对要偏高一些。但是我们这一块也做了一些工作,包括合作开发,还有战略合作伙伴开拓。而且我们现在的系统上,因为在一些核心技术上的优势,特别是调制技术,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我相信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的话,成本应该会相应地下来。
主持人:陈总感觉,40G在中国比较大规模的应用的时间点应该是?
陈总:我觉得应该在明年或者后年。
主持人:其实中国三家运营商,都成为全业务运营商,对高带宽的需求都是存在的。
但是我觉得他们实际上的需求是有所区别的。从我们中兴来看,中国的三家运营商,对40G的需求会不会有不同?比如说迫切程度和规模,这些方面都是不是有所区分?
陈总:据我了解,因为中国电信,还有以前的中国网通,现在是新联通,一直经营固网业务。所以对宽带业务的需求相对大一些,他们可能更迫切一些。但是中国移动,作为一个全业务运营商,这一块也在不断加快。应该说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在40G的需求方面,特别是对带宽的需求在加速。
主持人:我们中兴在实际的市场上是不是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没有形成完全主导性的市场份额,那么在40G的方面有没有形成大的改变?
陈总:我们在10G市场的所占份额比较大,包括中国网通的国家干线、中国电信的国家干线、中国移动的18个省的国家干线都是我们承建的,占有率还是相当大的,为我们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从网络的占有率、规模上,还有双方的合作上,都打下很好的基础。在40G方面,我们继续加强合作,是一个非常好的良好的开端。因为40G实际上和10G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因为我们的干线上,不可能全部是40G,也有可能是10G,甚至还有可能是2.5G,或者还有40G的业务,可能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传送平台。我们在网络的管理有一定优势。我们现在希望在40G方面,和合作伙伴,包括我们的客户,能加快合作,在测试和试验方面,包括您刚才说的成本和可靠性方面做到最优。
主持人:像刚才陈总提到的,我们现在目前有大量的设备,我们中兴有自己的技术特点,是不是由于我们自己的技术特点,或者说我们独特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从而使这个问题解决的比较好?
陈总:请王加莹博士介绍一下吧。
王总:40G和10G运营商是比较关注的,事实上我们在设计上进行一定的优化,我们使用比较新的调整码形,比如刚才说的ODB等,就是一些新型的调制技术,再加上对电路做一些设计,比如说我们自适应接收技术,还有自适应的光学补偿技术等等。那么这些技术综合运用的结果,使得对40G系统来说,对于光信噪比和色散余量的要求跟10G系统的要求相同。这样的话,我们可以不必对线路改变,直接更换发射机,或者直接在原来的系统上使用40G的发射机就可以了。
主持人:因为现在很多做40G的企业提出他们支持多种制式方式,比如说四种,或者五种,我们中兴这个方面什么考虑呢?
陈总:我们这一块,调制主要是适合于城域网的ODB的调制技术。还有我们自己的一些特色的P-DPSK的调制技术,还有一些新的调制技术在研究。
主持人:我们的设备是不是同时考虑支持多种?
陈总: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会采取不同的技术。
主持人:刚才谈到很多的40G,现在又出现100G,业界有一些人认为40G从速率生命周期来看,可能会很短,认为需要很快过渡到100G的速率,所以目前来说,没有必要大规模的建设40G,不知道您对这种观点持什么看法?
陈总:40G在一定的阶段的话,我觉得有一定规模的商用。100G路由器方面有一些突破,可能成本上会有一定的下降。100G在3-5年之内,会有一些商用。那么在这之间,40G实际上是一个主流。100G这一块我们也开始做一些预研。
主持人:40G的生命周期是3-5年呢?
陈总:也不是说生命周期就结束了。我们2.5G现在还是十年了,还是再用。包括40G的话也有很长的时间。不是说40G出来了,10G没有了,100G上来以后,40G可能还存在。可能大家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不同的业务需求,可能应用不同的技术。这样建网的性价比更好。
主持人:考虑到网络的一种延续性。
陈总:对。
主持人:我们最近在展会上一些企业看到100G的样机,我们中兴100G的研发和推出,是不是有一些计划,或者进展情况怎么样?
陈总:我们100G开始预研已经有2-3年了,我们在北美研究所,还有国内的研发中心做预研。主要考虑关键技术的研究,如果说市场有需求的话,我们可能马上推出产品。
主持人:从我们的角度来说,觉得100G对我们中兴来说,要推出100G的商品,还需要多长时间?
陈总:我们基本上核心技术已经解决了,关键的模块预研完成了,转化成产品的话,在1年左右的时间。
主持人:可以推出这样的商用产品?
陈总:对。
主持人:对于通讯网来说,是一个完整的网络,不仅需要宽的通道,更多的需要灵活智能的控制功能。所以现在OTN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中兴在OTN方面整个发展上是怎样的?
陈总:OTN其实是WDM更加智能化,包括波长里面的开销增加以后,发展出来的。像以前的人员管理,你大概叫什么名字就可以知道了,现在还要定义性别、籍贯,还有各种属性。OTN就是在原先的WDM的波长里面,加很多的标签,识别业务从哪里来,加了很多业务的属性。我觉得业内所有的厂家都做到了。应该说从国际标准来说,大家都叫 OTN设备。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在OTN里面,还要加入一些类似以前的SDH的开销和交叉的功能。这实际是对WDM设备的一种补充。现在有两种概念,一种简单的就是加开销就叫OTN,还有一种开销加交叉,叫OTN设备。
这个我认为没有关系,波长发展的方向就是这个趋势。我相信作为主流的WDM厂家都会这样发展。
我们在OTN这方面,也有相关的产品在商用。
主持人:刚才说到智能OTN有不同的发展思路,不同的做法,我们中兴主要倾向于哪种?
陈总:国际国内的需求完全不一样。在交叉这一块,主要是国内的厂家有一些需求。但是国际上更感兴趣的还不是电的交叉上,还是光的交叉上。
主持人:实际上前几年,在智能光网络ASON大家原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最近几年来看,应用的情况很不理想,并不仅人如意,我们的OTN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陈总:我个人认为OTN不会这样。OTN最大的优势,不是智能的调度方面,最大的好处是解决带宽的问题。以前的ASON因为受制于带宽限制,应用有限。OTN本身具备WDM的属性,又加入了智能化功能,在多业务接入和带宽方面有优势,又有智能配置和控制方面优势,应该说在业内的的话,现在都在投入比较大的力量,包括中兴通讯,在自动光网络的算法这些方面,都投入大量的精力。这肯定是一个发展方向。
主持人:我们中兴对OTN的发展方向比较看好。
陈总:对。
主持人:实际上PTN也是一个比较关注的热点。我们中兴对PTN是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王总:PTN可以说是网络,是ITUT的一个标准化说法。通俗来说,PTN承载大量分组业务的网络,也可能是以分组的方式进行业务调度的网络设备的一种提法。为了适应大量的分组化业务,传统的设备做了很多的改造。我们传统的SDH设备,现在叫做MSTP设备,其中有很多技术,有RPR技术等。这些传统设备的改造,从广义上来看,也是适应分组传送发展需求的技术之一。狭义来说,现在国际上讨论比较多的是关于MPLS协议族的,还有以太网家族发展下来的技术等等。狭义来说,以这两种技术为主,还有其他的技术作为PTN的技术。
这些技术的提出,是为了改进在发达国家高端运营商网络架构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四、五年以前,2004年左右,欧美的发达网络,已经演变成以太网加波分的网络或者以太网加路由器的网络。以太网以前是局域网的技术,放在城域网,就出现一些问题,如可靠性的问题,可管理性的问题,可扩展性的问题等等,也就是说局域网的技术能否适应于电信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大家提出来增强型以太网技术,分组传输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提出为了解决欧美高端市场网络的不足提出来的。
那么这个应用首先在城域网发展,国内运营商也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既然业务向IP化发展,数据业务量越来越大,我们国内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等,这些运营商想我们的网络是不是将来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国内对这个方面的发展也很重视。
据我估计,国内对分组传输网技术的应用可能比国外晚一些,因为国内运营商的网络情况,和国际有很大的区别,我们不是以太网加波分为典型,国内大量使用的是MSTP设备,在MSTP设备上做进一步改造,目前来讲成本比较低,对运营商来说效益比较好的方案。可能再过几年,可能刚才提到的一些高端的技术会出现。
主持人:刚才王总介绍了PTN的出现和需求的由来,那您认为国内对MSTP进行改造会更实际一些?
王总:选择什么样的技术跟运营商网络现状有关系,如果现网是SDH设备比较多,不太可能把它扔掉,还要在它的技术上发展。
主持人:您认为MSTP主要的改造方向是什么?
王总:如果是改良的话,我想就是让它接口数据率变得更大一些,因为数据业务经历了从百兆、GE、甚至向10GE的发展。那么这个数据率太大,设备当然改造适应它的接口。另外数据业务的变化在不同场景和时间情况下是不一致的。这个情况下,可能设备应有一种业务感知的能力。这个信号接进去,设备应知道是数据业务,还是什么其它业务。进去之后,可以进行处理。如果是分组业务进行分组处理。另外还要注意它要渐进地演进到将来纯粹的分组传送设备。这样的话还要在互联互通上做一些考虑。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支持相关的分组传送网协议。相关的分组传送网协议,可以OVER在SDH颗粒上。
主持人:比如说对于MSTP的改造,或者以后的演进,中兴在产品的设计,或者具体的研发、生产计划是不是有这样的考虑呢?
王总:我们针对国内外的需求不同,制定了一系列的产品规格。有的还在规划中,有的正在开发,有的已经把原形样机做出来了。我们今年在运营商也做了一些测试。从小容量到大容量,适应从边缘到城域核心,甚至将来考虑到骨干网的传送,也做了一系列的规划。
主持人:改造后的设备叫做什么呢?
王总:我们有一种新的设备,叫做增强型MSTP设备,它不是替代型产品,是过渡期产品。对于运营商来说,可以提高效率。网络改造过程中,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
主持人:我们改造过程中对运营商现网投资有多大程度的保护呢?
王总:已经建设的设备,最好到寿命终止的时候再淘汰。我们新技术要跟原有的设备兼容。新建网络的地方,如果要使用纯粹的分组传送设备是可以的,扩建的地方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发展比较合适。所有的设备之间都能保证互联互通。
主持人:另外的话,由于从前端时间来看,移动也进行了PTN的测试,你觉得他们关注的出发点是什么?
王总:出发点是业务的发展,像3G,或者更远LTE发展的话,这个数据业务量越来越多,数据率越来越大,主要是这个原因。要求设备能够比较方便地接入,并且进行一定程度的调度。避免以前的网络层层重叠下去。这样就要求设备要对分组业务有处理能力。
主持人:PTN会不会首先在移动的网络取得应用?
王总:我感觉有这种可能,因为移动网更早地感知到了业务变化带来的影响。当然分组传送网,不仅仅是为满足移动网络发展需要的,其实对固网来讲,如果将来IPTV业务比较多的话,需求也会比较大。
主持人:最后能不能请中兴陈总介绍一下,这次中兴通信展,或者说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地方?
陈总:我们作为一个主流设备供应商,更注重我们传输网的整体解决方案,从骨干网到城域核心网、到汇聚层、接入层我们的整体解决方案,我们有自己的思路。
另外我们针对国内的各种运营商的转型,以及3G的业务发展。我们在接入层和汇聚层、还有核心层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刚才说的E-MSTP的解决方案都有我们一些亮点。
主持人:谢谢中兴陈总和王总参加我们的访谈,希望下次我们有时间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介绍。
陈总: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