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户口歧视论”,其实也并不算严重。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户籍并不构成用人单位选人的主要标准;而用人单位对已经录用了两年的员工作满意度测评时则显示,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户籍也决不是影响员工是否胜任工作的变量。
【对策3】
女性不妨更拓展自己择业视野
企业作为我国社会改革、市场改革的最前沿,逐步形成了一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更加开放地去挑选就业者,并对其进行理性的评价。所以,女性就业者,不必拘泥于进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而不去企业。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不妨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关注4
以数据驳斥“读书无用论”说法
不同学历大学生试用期满后的初薪如何?此次的调研也给出了答案???用人单位中73.8%的给研究生的初薪在2000元以上,其中26.1%的单位给出的薪酬在3000元以上;给本科学历毕业生开出的工资范围大多在1500~2000元之间,26.3%的单位愿意为本科学历人才支付2000~3000元之间的薪酬;用人单位给专科生的初薪范围也大部分在1500~2000元之间,这一比例占了总体的42.5%,但还有27.8%的用人单位仅支付给大专学历人才1000~1500元的薪酬。
“尽管高等教育这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的回报率在我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人们对于高等教育投资回报的预期也在逐渐降低,但是工资水平与学历水平依然具有很大的关联度,薪酬与学历之间仍是‘正相关’的关系。”对于“读书无用论”的说法,调研以数据予以了驳斥。
【对策4】
教育仍是人们向上流动主要渠道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大致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性质是开放的,是理性的。
此外,目前社会上出现新的“读书无用论”,直接后果是2008年的考研比例相较前几年大幅下降;甚至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村父母认为子女读到高中就可以了,因为大学读出来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找到工作也说不定还没“农民工”的收入高。其实,受教育年限的不同,将造成获得面试机会多少、被录用方式、初薪范围的不同,而且从人力资源在工作岗位上的实际表现上看,学历越高越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获得的薪酬也越高,并且在工作中也反映出了更强的胜任力。所以,读书、多读书绝对不是无用的,教育仍然是实现人们向上流动的主要渠道。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