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社会,有了宽带你可以用电脑看电视,也可以把电脑插到电视上看点播。从技术上,是透过宽带和不同终端连接。
70后80后都是互联网的重度依赖者,这个人群面对不同的屏幕容忍度是不一样的。对电脑的差错容忍度比较高,因为电脑鼠标灵活,在视频质量没保障的情况下,可以换别的网站看看再回头看视频。对电视屏幕的容忍度则非常低,电视用遥控器操作,切换界面没那么方便。再则人们已经习惯了从小电视台给我们提供的有保障服务。IPTV也有运营商提供的有保障的网络和视频内容传输,用户就可以在不黑屏、无马赛克的情况下顺利观看节目。
百视通的业务就是通过宽带能让用户看到电视,很方便地透过宽带,在电视、手机等多个屏幕都能看到高质量的视频节目。国内针对不同的屏,管理部门会颁发不同的牌照。我们的目标是在遵照国家政策要求的情况下,提供给用户高质量的视频。
IPTV是跟运营商合作,互联网电视是基于由拥有牌照的播出机构(电视台)集成,透过公网让用户看到视频。少了运营商服务的环节,我们希望未来运营商环节也能配合得上,运营商的参与会让用户网络有保障,能提升服务质量。
用户体验决定服务价值
互联网已经有海量内容,那我们是否可以从互联网平移?但从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对不同屏幕的容忍度来看,其实不同终端因为操作方式不同,必须做一些特殊的处理。如果把PC互联网的内容平移到电视机终端的话,就不能让用户再“黑屏三秒”。
即使日韩那种几十兆带宽的环境也还没实现平移,如果大家都要去做同一个应用的时候,就会像北京的交通一样,即使是从一环二环堵车,后来增加了一个五环,结果五环又很快堵车一样。我们希望从用户和体验出发,把差距缩减到最小。我们以前“被”认为就是简单的“播碟佬”。但事实上百视通服务背后有强大的版权体系在支撑,以及视频质量的优化、从编码、压缩、解码到最后传输到用户手上,是一个巨大产业链。
我们希望用户打开电视就能看到想看的东西。比如为提升视频流畅度,我们目前的处理方式是,如果判断这个内容是用户喜欢看的,就会放到本地服务器上,本地直接输送到用户端,而不是跨网应用,这样提升用户端的速度。又如上海很多老城区没通光纤,我们就会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地区提供不同的码流。目前我国的IPTV能为400多万用户提供如此丰富的节目和稳定的观赏体验,和国外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IPTV、有线电视、互联网电视各有所长
首先,在中国,市场够大,绝对不是单一化的服务形态,单一化的服务也不符合市场规律。第二,IPTV用户家里都还保留了有线电视没有拆掉。可见二者不是竞争,而是互补。
我们跟有线电视提供的是差异化服务。目前上海的IPTV付费点播越来越受用户欢迎。我们希望让用户感觉到买盗版碟是很麻烦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正版电影,院线都没下我们就签下版权开始播放,比如《唐山大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