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全球眼”网上视频探望系统,一台台供老年人上网的电脑,一间间配有具有电视回放功能IPTV的房间,这就是上海第一家数字敬老院——长宁区仙霞街道逸仙第二敬老院为老年人带来的数字化生活。
记者见闻
IPTV、宽带网络送进房间
长宁区仙霞街道逸仙第二敬老院是上海第一家数字敬老院,信息化技术让院里的老人们过上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化生活。上海电信为其提供的多种信息化产品如宽带、视频通话、“全球眼”等的使用,让子女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实时了解父母的起居生活情况。记者在这家敬老院看到,配备的摄像头和宽带上网的电脑方便老人们与家人在网上“面对面”地聊天;公共区域的IPTV为老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最受老人子女欢迎的就是“全球眼”网上视频探望服务。中国电信[4.03 0.00%]在敬老院的健身房、阅览室、上网区、棋牌室等公共区域装上了摄像头,方便子女们随时随地在网络上看到院中的亲人。84岁的郁婆婆告诉记者,她有个孙女在海南工作,一年最多只能来看她一次,现在有了“全球眼”,孙女想她的时候,就可以随时通过网络看望她。
敬老院还新建了“搭伙就餐卡信息系统”,周边社区的老人也可以凭就餐卡来敬老院餐厅用餐,而且这个系统可以随时掌握老人的就餐情况,一旦发现有搭伙的老年人不来吃饭,可第一时间显示该信息,起到照看独居老人的作用。
一位老先生是上海社科院的退休职工,今年已经76岁了,他每天都在敬老院餐厅搭伙,他说:“这张就餐卡不但给我们老人吃饭带来方便,而且敬老院的职工也可以通过智能卡来关心我们的情况,我们偶尔没来吃饭,他们会电话询问我们的情况,还可以提供送餐上门,这样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也有个照应。”
逸仙第二敬老院的数字化养老创举在国内敬老院行业引发了一场不小的轰动。上海逸仙敬老院管理者代表刘德明先生告诉记者,今天的老人不愁吃,不愁穿,对于亲情的渴望是他们的第一需求,信息化系统拉近了老人和社会的距离,也给了老人一个充实和欢乐的晚年。
“数字化系统在第二敬老院的良好运行增加了我们的信心。”刘德明告诉记者,今年9月1日,集团下属装修更豪华,设备更先进的逸仙第三敬老院刚刚开张,这家敬老院总投资1.05亿元,堪称上海面积最大、设备最好的养老院之一。“这家敬老院的数字化设施也比第二敬老院大幅提升。”在第二敬老院,只有公共区域设置了几台上网电脑,吃好晚饭的休闲时间,有的老人只能排队等候。而在第三敬老院,每一个房间都配有宽带接口,2M的带宽用来在线浏览电影,或者拨打视频电话都绰绰有余。此外,在第二敬老院,能够回放72小时节目的IPTV是最受老人青睐的娱乐项目。诺大的视听室里,总是密密匝匝的挤满老人,有的喜欢看越剧,有的喜欢看新闻,每天讨论得热火朝天。在新的这家敬老院里,IPTV同样走进了房间。200间装修一新的房间里,配有IPTV的大屏幕液晶电视和宽带网络绝对是点晴之笔,也吸引了一批受过较高教育、收入层次较高的老年人入院。
由此,逸仙敬老院第三分院成为本市首家将IPTV、宽带接入老人房间的敬老院。这里的老人在房间里即可点播IPTV电视,高速上网,享受世博信息新生活。俞玉莲老人今年快80岁了,曾经是杭州科技大学的干部,看到敬老院房间里有电信的极速宽带可乐坏了。她利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已经有三年多,在这里她快乐地上网,搜索喜欢的越剧戏曲片子观赏。
信息化助老
演晚年也有花样年华
传统概念上的养老院,能够让老人吃好睡好就算成功。而输入了信息化设备的敬老院让老年人也能充分享受晚年的花样年华。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领导指出:“互联网是知识的宝库,老年人去图书馆看书很不方便,但是网上一点,就可以看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是生活的好帮手。通过互联网来给老年人和残疾人朋友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在信息化、互联网深化普及的时代,尤其要重视信息无障碍工作,要进一步加大信息无障碍的工作,把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真正落实到弱势群体的身上。”
为了缩小老年群体的数字鸿沟,9月3日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与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于上海信息大楼共同举行上海“数字养老院”建设工程启动仪式。仪式上,双方宣布将共同合作,2010年内在上海全市免费建立50家数字化养老院,利用新兴的信息化技术,以一流的设施和服务,丰富养老院老人的日常生活,拓展老人与外界沟通的渠道,满足老人们精神上和生活上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精神。
本次数字养老院建设项目将为全市50家养老院,免费提供IPTV数字电视、宽带上网、全球眼关爱等服务。IPTV数字电视将方便老人随时回看72小时内的各频道电视节目,并能够点播各类专题节目?熏使老人观看电视不再受养老院作息时间的限制;电脑宽带上网使老人可通过电脑浏览新闻,与家属、朋友进行视频聊天沟通;同时,通过全球眼系统,老人家属可实时观看养老院公共区域的画面,了解老人的生活起居状况。
同时,在启动仪式上,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吴冬立副总经理还介绍了近期即将推出的老年人定制手机终端套餐,该套餐将提供符合老人使用习惯的定制手机,并可通过设置,实现起居提醒、用药提醒、紧急呼叫等多种功能,从而为老人提供人性化的通信信息服务。
政企携手
跨越“数字鸿沟”
据了解,为了打造50家数字化养老院,上海电信将捐赠50套电信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对此,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副理事长孙运时在活动现场向上海电信员工表示感谢,他说,上海电信对上海老年事业的支持将为全社会带来欣慰和感动。
的确,对于老年人来说,互联网、信息化是比较遥远的字眼。“老年人跨越信息障碍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家企业,或者几个企业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很完整的生态环境、生态系统,要大家共同来进行努力。”推动信息无障碍,充分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让老年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建立一个包容的现代信息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对于上海电信支持的信息化系统,作为逸仙第二敬老院代表的刘德明最有感触:“我们和上海电信共同在敬老院公共区域设置了公共上网区。现在,通过访问‘久久关爱’等老年专题网,老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健康、娱乐和服务资讯。通过访问‘世博官网’,老人们更能了解到时下世博盛会的最新信息。通过电脑配备的摄像头,老人更能方便地与家人‘面对面’聊天。可以说,网络使老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沟通和交流渠道。”
刘德明介绍说,收看电视也是老人平时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与老人作息时间的冲突,有些节目老人无法完整收看。为此我们和上海电信共同在敬老院里安装了IPTV电视系统,IPTV的回看功能可以帮助老年人根据自己的作息时段,在72小时内选择任意时间观看喜爱的节目,不必再熬夜苦等,完全适合了老年人早睡早起的习惯。IPTV点播功能则提供了大量老人喜欢的戏曲、电视剧节目,随点随看,进一步丰富了老人的文化生活。此外,我们还与上海电信一起共同建设了“搭伙就餐卡信息系统”、养老院网站等系统,提供了多方面的数字化服务。
“数字养老院运行至今,确实为老人的生活及对外沟通、交流带来了便利,实现了数字惠民、数字敬老的宗旨。为此我们集团在今后所有新的敬老院项目中,都将积极引入上海电信作为合作伙伴,将数字化养老院进行到底。如今,在逸仙第二敬老院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去年我们又按更加合理的信息化标准建设了第三、第四和中环逸仙敬老院。”
上海电信副总经理吴冬立则为老年朋友们带来一个更好的消息,他认为关爱老年人,不仅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要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对上海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上海电信还将在近期推出适合老年用户的移动套餐。套餐将推出一款“老人专用手机”,大字体按键、大铃声、大通话声音、超大字体拨号等特点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除了赠送“天气预报、来电显示”等基本功能之外,还为老年用户特别定制了“养生短信、病药短信”提醒以及“一键助听、一键求助”等便捷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