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就业援助月的统一部署,省残联周密组织,加强统筹协调,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调查摸底活动。各市残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平台作用,对所属辖区内登记失业和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数、就业困难的贫困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对他们家庭状况、文化水平、职业技能水平、未就业原因以及就业愿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实情,为全面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以及今后开展残疾人失业登记、技能培训、扶持就业等相关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各级残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专栏、简报、网络媒体等形式加大对援助月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除了利用以上方式,各市还印制了《残疾人保障法》、《劳动法》、《广东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残疾人对新法规和新政策的认识,在各区(街道)设立宣传栏,广泛宣传就业援助。例如:中山市残联印发《中山市促进就业政策汇编》百题知识问答等各类宣传单、小册子30万份,将群众关心的政策法规、扶持政策下发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使他们了解再就业优惠政策,基本做到"一单在手,政策全有"。
三、采取"先联网、请进来、走出去、分步走、抓关键"的形式建立台帐制度。各级残联依托街道(镇)、社区,充分发挥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对辖区内所有就业困难的残疾人、贫困家庭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进行上门服务,指导他们填写《残疾人失业登记表》并建立档案卡,根据残疾人的求职要求向适合的用人单位进行推荐。据统计,全省登记失业残疾人数为17687人,贫困家庭残疾人数为11741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数为3126人。
四、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各地残联借助就业援助月活动,联合当地劳动和社保部门,组织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参加专场招聘会。有7个地市举行了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有18个地市与与劳动保障部门联合举办就业援助月活动,并联合举办了专场招聘会。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英雄广场举办"广州市千人创业万人就业暨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和残联共同举办2010年就业援助月启动仪式暨用工企业招聘会;中山市的专场招聘会天天举行,每天都在不同的镇区进行;佛山市专场招聘会下放到街道、居委进行。据统计,全省各地先后举办了162场招聘会。
五、主动联系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就业援助的关键是开发岗位,其他工作都是围绕着能够给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从而来改善他们的条件。各级残联机构在就业援助活动期间,明确自己的责任,主动联系企业,开发就业岗位,帮助援助对象实现就业。广东省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动与深圳富士康集团联系,开发就业岗位。经过协商,按照富士康集团的招聘要求,组织了湛江市、茂名市、广州大学市政学院、培英中专学校残疾人共300多人进行集中面试,另外广州大学市政学院的40名单考单招的大专生达成了就业意向。
六、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残疾人就业竞争力。为做好就业援助工作,开拓新的培训渠道,对一些有就业愿望,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援助对象,根据他们的残疾类型及兴趣意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就业服务指导,并分类进行培训。经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拓宽就业门路,扶持更多的残疾人就业。据了解,湛江市残联与劳动部门职业培训机构,结合用工实际,开办第一期沐足培训班,一共对26名残疾人进行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经培训后,部份学员推荐就业,有的自己开店经营,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七、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各级残联进一步加大对援助对象就业促进政策的落实力度,把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残疾人就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作为落实积极就业促进政策的突破点。积极与工商、税务、财政等部门进行协调工作,为个体创业的残疾人落实税收、收费和场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帮助援助对象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以及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资金扶持等促进就业政策。据统计,全省共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政策15739名,其中落实残疾人个人就业相关税收政策1951人,落实自谋职业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政策13329人。
据统计,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该省登记失业的残疾人数为17687人,其中,贫困家庭残疾人员人数为11741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人数为3126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人数为467人,走访登记的失业人员家庭户数为8577户,组织了162 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帮助残疾失业人员实现就业人数为4943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人数1573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