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实验室6月24日报道:看着周围的同学们每天忙着投简历、参加招聘会,穆金成感觉很幸运,他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北大青鸟报了一个软件工程师的培训班,却意外使他得到了一份好工作。在求职竞争激烈的6月,穆金成与北大方正签订合同,成为北大方正的net开发工程师。
6月份对于应届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大批刚毕业的学子涌入招聘会,实现他们十年寒窗的目标??找一份好工作。但很多人没有穆金成那样幸运,一次次的面试失败后,他们的梦想破灭了,使他们体会到传说中的"毕业即失业"的感觉。
激烈竞争,脱颖而出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而南方人才网公布的消息则称今年六月与去年同期相比,求职者的数量是去年的近3倍,整个就业市场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
一边是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员工,这一点在IT行业的体现非常的明显。据国家信息产业部日前预测,今后5年,中国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的新型网络人才需求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人才要求的人才还不足20万,缺口达40万以上。
在这样的矛盾背后显示目前的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尽管目前高校和其它培训机构学生的就业情况不理想,但北大青鸟的学员记录上却一枝独秀。学员大部分实现了就业,其中不乏进入新浪、北大方正、江民这样的知名企业。
软件蓝领,对准需求
在众多就业难的呼声下却存在着重大的市场空缺,IT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曾供职于微软的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有七种人:第一,创新实践者;第二,跨领域合成者;第三,并非是智商很高的人;第四,高尚的沟通者;第五,热爱工作者;第六,积极主动者;第七,乐观向上者。
当前软件产品、服务已经不再是坐在实验室里的几个程序员冥思苦想想出来的,而是在一条完整的、标准化的生产线上诞生的,在这条生产线上,每个环节都需要复合型的软件工人??软件蓝领。最近北京软件行业协会对800多家软件企业进行了一项调查可以证明这一点,这项调查发现,目前软件最缺工作的人员包括:一要具备良好的编码能力,把用户的需求功能用某种计算机语言予以实现。二要有认识和运用数据库的能力;三是具有软件工程概念的软件工程师。这些能力正好是一个软件蓝领所必需具备的。
北大青鸟的高就业率正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杨明提出了"软件蓝领"的概念,即要像培养产业工人那样去培养一直被认为是高级白领的IT人才,这种培养人才的观点正好符合目前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就业情况普遍较难的情况下,北大青鸟一枝独秀也就不足为奇了。
注重师资和课程,保证学员素质
北大青鸟学员受到社会的认可还在于对内部教师质量和课程质量的把关。杨明表示,教师担负着教学任务的实施和质量控制双重责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中坚力量,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够确保教学效果。为此,北大青鸟公司在总部设立了社会师资培训班,从技术、专业授课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专门招聘和培养师资。经过培训,只有深刻理解职业教育精髓,并可在教学中熟练运用其自有的教学方法,拥有较高的授课技巧者,方可上岗授课。
在课程的设计上北大青鸟避免了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只留下了核心的基础理论部分,而重头放在了最新的应用操作上并与社会各大行业合作,学员在培训期间就能获得丰富的实战经验,摆脱"纸上谈兵"的困惑,提前进入工作状态。
正是这些措施,才能使青鸟的学员在竞争激烈的6月实现从容就业,才能在北大青鸟学员的就业榜上出现惠普中国、中国网通、北京电信、清华同方、摩托罗拉、LG、搜狐等知名企业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