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紧紧围绕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着力打造就业服务优质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扩大和稳定就业取得成效。截至去年11月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落实积极就业政策,打造“政策惠民”品牌。充分发挥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就业作用,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在享受政策中得到实惠。在小额贷款政策落实上,我市通过深入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一帮一”担保对接活动,全力抓好小额贷款“一站式”服务、“一帮一”后续服务,解决了小额贷款担保难、放贷时间长、工作效率低、办理手续繁琐、贷款受众面窄等多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难题。下岗失业人员在“一站式”大厅最快20分钟就能拿到贷款。在社保补贴政策落实上,全面实行网上审批发放,为申领人员办理一管三年的“一卡通”银行卡。同时,对2009年享受社保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政策延长1年,下岗失业人员当月申报补贴、不出社区当月就能领取,改变了过去报补贴排长队、一报半年、群众意见大等现象。截至目前,全市已发放社保补贴7128万元。一位下岗职工无限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夫妻俩双双下岗,就业部门一年为我们报领了3788元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补贴,要没有这笔钱,我们真没法办了!”在再就业培训政策落实上,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了SYB培训、计算机应用、保健按摩、面点制作等33个创业和再就业技能培训专业,出台了“一免两补(免费培训、给予通勤费和误餐费补助)”的政策。截至目前,开展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前培训1.12万人,再就业技能培训2.15万人,创业培训1.27万人。同时,认真落实了税费减免、职介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多项就业政策,全市共有18.1万人次享受到了各项政策扶持。
——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打造“创业舒心”品牌。市就业局从强化创业服务、改善创业环境抓起,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先后召开了全市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动员大会、创业行动推进会、创业型村屯(社区)现场会,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实施意见》,启动实施了草根创业百家社区巡回演讲活动,组织活动63场;开展了创建创业型社区、创业型村屯活动;开通了创业服务热线;重新调整了创业专家服务团,充实专家31名;充实完善了创业项目库,新增储备创业项目860个。他们从建立完善创业孵化体系入手,全面加强创业园区建设,新建的市级创业孵化园区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入驻企业20户,新增安置就业2000人。全市形成了创业培训、项目推介、创业指导、专家咨询、政策扶持、孵化实训等全方位的“一条龙”创业服务,为创业者营造了宽松、舒心的创业环境。去年,全市培育创业小老板3425人,拉动就业31968人;建立创业孵化基地55家,储备创业项目1070个,培养选树创业能人典型130个,激活民间资本3.8亿元。
——开展就业系列专项服务,打造“倾情服务”品牌。针对我市就业岗位少、下岗职工多、就业结构矛盾突出等现实问题,市就业局区别不同服务对象需求,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设了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培训等14项个性化服务项目,倾情推出了情系返乡农民工的“春风行动”、情系就业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月”、情系大学生及残疾人的专场招聘会、情系创业求职人员的创业带动就业对接会、每月定期召开全市大型劳动力交流洽谈会、民营企业招聘周等17项就业服务新举措,叫响了真情为民的就业服务品牌,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真正把就业部门办成了下岗失业人员之家。截至去年末,全市实现城镇新就业9.3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2万人,职业介绍成功10.5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5022个,开展劳务输出8.86万人。
——解决困难群体就业,打造“贴身援助”品牌。我市以零就业家庭、大学生、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为服务对象,在全市深入开展了以“五援五送三稳一零”为主要内容的“五五三0”专项就业援助工程,对零就业家庭逐家逐户逐人上门走访,了解就业动态需求。对大学生送岗位进校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对残疾人推行个性化服务和零距离贴身服务,截至目前,共为各类特困群体送就业合同1766份,送岗位信息2356条,送就业政策83次,送创业项目356个;选送零就业家庭子女参加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35人,开发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协理员公益性岗位193个,安置大学生就业120人。下岗职工苏迎春由衷感叹:“我爱人有病常年吃药,上有老、下有小,要不是就业部门帮我实现二次就业,这日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过啊!”同苏迎春一样,实施“五五三○”工程以来,全市有2700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到了85%,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