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教育部召开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会中认定并表彰了129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工业大学名列其中。
就业难背景下的“高就业率”是怎样“炼成”的呢?
“一把手工程”不容有失
“学校自成立以来就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为了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学校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马树强说的很干脆,“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彰显无遗。
据介绍,河北工业大学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组成。学校各部门把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通力合作、协调配合。
神经中枢打通了,还得“有胳膊有腿”才跑得开。河北工大迅速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兼职就业工作人员配备到位,现有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9人。学校的就业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其中包括创业教育经费,能够满足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常用办公设备齐全。
眼界决定思路。就业指导中心每年组织就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相关政策法规、就业工作程序等相关内容;通过选派就业工作相关人员参加国家中、高级职业指导师培训、全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系统培训班等,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工大还组织校级和各学院学生就业工作干部到30多所高校、50余家企业学习调研,开阔视野与思路。
河北工大就业工作人员申报了教育厅课题“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分析”、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天津市教卫系统2008年调研课题基于滨海新区建设人才需求的就业工作研究,目前均已结题,为就业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全方位拓展就业半径
就业工作不应仅仅局限在组织几场招聘会,而应该利用各种途径,全面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全方位拓展就业半径。
河北工大的就业工作迅速延伸至校内外的每一个细微环节。该校每年组织各类就业讲座 10余场,近3000人次参加,包括形势政策分析、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技巧技能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学校还举办“校友大讲堂”和“企业家讲坛”,邀请省内外创业教育专家、企业老总、创业成功校友来校讲学,为学生传授经验,交流创业心得,并聘任他们作为创业导师。
该校每年举办大型就业市场2次,共邀请到省内外几百家用人单位和各地市毕业生就业分配主管部门到学校与广大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参加毕业生达一万多人次;每年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近百场,需求信息几乎涉及该校全部专业,参会毕业生逾万人。此外,学校还积极创新创业就业工作新模式,鼓励学生自办招聘会。该校还在全校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同时成立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研室”。
“必须利用好国家出台的促进就业的现有政策。”该校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服务和预征入伍,毕业生到基层服务的人数逐年增加,2009届毕业生中参加河北省选调生的11名,参加天津市选调生的毕业生7名、西部计划生12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录用25名该校毕业生;共有300多名学生报名预征入伍。
“用人单位回访计划”是该校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作出的创新举措。学校负责就业相关工作人员分别到北京、天津、浙江等十个地市走访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并与2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河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协议”,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目前,该校学生处“就业网站”与北方人才网、易才网、中国国家人才网、中国大学生创业网等知名网站做了友情链接。学校还与省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等多家人才市场签订了合作协议。
“新招”迭出化解“老难题”
对家庭救济困难、就业困难毕业生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创业难、怕创业问题如何解决?面对这些“老难题”,河北工大“新招”迭出,一一进行化解。
2009年,在按惯例举办两次就业市场会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和就业困难学生就业,该校举办了“2009届毕业生第三次就业(见习)双选洽谈会”,共有120余家用人单位到校参会,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该校还开展了“千名教师帮助千名大学生就业”活动。紧抓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党员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就业需要,帮其联系用人单位。
为鼓励贫困生创新创业,河北工大启动“感动工大”项目。倡导、扶持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立足于校园服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贫困生勤工助学由劳务型向智力型转变。项目完全由贫困生自主经营,让贫困生在诚实劳动、诚信经营中学习如何创业,如何做人做事。其中“学子源”报刊亭项目,从最初的一个报刊亭发展到两个,由40人发展到70人,使大学生们在创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为帮助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还举办了“青春起航”资助百名困难家庭毕业生活动,为每个受助学生提供价值600元的补贴。
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创业畏难情绪,该校开展“金牌毕业生就业创业楷模”评选活动。他们还与天津市劳动保障局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全球模拟公司联合体(中国)中心,共同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培训班。参训学生组成团队,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下,运营创业项目。通过实训,参训同学进一步了解了创业过程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提高了风险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顺利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
该校还充分利用回访校友、回访用人单位,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环渤海行”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建立学生就业实习、创业实训基地。另外,我校利用地域优势与天津意库创意产业园、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合作,通过吸引科研项目,带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等方式,实现了我校技术成果与优势特色产业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推进了产学研结合,为该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及实践基地。
据河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马树强介绍,2010年该校将继续做好“千名教师帮助千名学生就业”活动。同时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实习、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开拓新的就业实习、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平台。“我们还将继续做好用人单位回访和就业市场拓展工作。着重对重点合作企业进行回访和跟踪调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马树强指出,该校将加大特殊群体特别是贫困生就业工作力度。为学生提供就业补贴,减轻就业经济压力,并积极搜集针对贫困生的就业岗位,继续为贫困生召开专场招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