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11-05 |
信息来源:网络 |
日前,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完成。该报告基于对上海市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调查研究,对他们的就业流向、就业与收入、工作能力、求职、就业与教育公平、自主创业、读研与留学、满意度等做出了全面的研究分析。调查覆盖了上海市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中的67所,调查了2310人、在沪就业5577人、生源地在上海市的1534人。 从《报告》可以看出,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就业率与收入较上届下降 但仍全国领先 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93%。虽然较上届就业率(97%)有所下降,但仍然领先于全国,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需要提及的是,有30%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 上海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103元、而上届为3853元,也就是说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达19%。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经济学类(3204元),最低为理学类(2860元)。 ●管理学、文学、理学就业率最高 法学最低 本科各专业大类毕业生中,管理学、文学、理学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均为94%;法学(88%)相对较低,低于上海市本科平均水平(93%),与全国的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就业率(88%)持平。 失业量最多的5个专业失业人数占了本科失业量的34.8%,而这5个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往往是热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金融学、英语。 ●制造业成最大就业产业 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最多的行业为制造业,占31%。这一比例高于全国2008届本科生就业制造业的比例(27%)。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这届学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占38%。从雇主规模来看,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有46%的本科毕业生被规模在300人以下的雇主雇用。 ●薪资期待明显低于实际收入 这届毕业生的期待月收入、实际月收入与雇主愿意提供的最高月收入分别为2002元、3103元和3258元。本科生期待月薪底线低于实际月收入1101元。说明大学生择业时并不以薪资为第一考量,还综合考虑了个人发展空间、企业前景等因素。 ●大学生亟需改进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能力 这届本科毕业生亟需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习”。调查设定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指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的能力。35项基本能力中,重要性排前5位的能力满足度较高的为“理解他人”,较低的为“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 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较高的为“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解与交流能力”,较低的为“应用分析能力”、“管理能力”。 ●家庭阶层差异影响毕业生就业 来自不同家庭阶层的毕业生在高考录取分数、就读学校、就业率、平均月收入等方面存在着差异。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农民与农民工子女的录取高考分最高。 农民与农民工子女还不能在分数上与社会其他阶层公平竞争,加上其基础教育条件差,可能造成了农民与农民工在享有高等教育质量上的弱势地位。在就业质量上,来自农民工家庭的本科毕业生处于弱势地位,平均高考分相对较高,而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相对较低。 ●对民营雇主满意度最低 在上海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对雇主的总体满意程度为75%;与全国(70%)相比,上海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对雇主的总体满意度较高。不同规模的雇主中,毕业生对1001-3000人以及3001人以上规模的雇主满意度相对较高。从雇主类型来看,“民营企业/个体”是最大的雇主,但本科生对其满意度最低,总体满意度为68%,远低于“政府机构/科研事业”的90%。 除“对雇主总体满意度”这一独立指标外,麦可思还分项对“薪资福利”、“工作要求和压力”、“管理制度和文化”、“个人发展空间”4个指标进行了调查;其中,上海本科毕业生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要求和压力”、满意度最低的是“薪资福利”。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