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我市毕业生就业创业洽谈会吸引了135家企业、6000多人次进场,然而招聘现场一些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选,一些求职者也表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有人没岗位,有岗没人做,上岗不会做”——
本报记者刘海滢 通讯员高桂琴
我市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型招聘会上,虽然达成就业意向1500多个,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中有部分学生一个人投了四五个单位。据就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在1500多个就业意向中,成功30%就已经很不错了。企业提供岗位数3000多个。“有人没岗位,有岗没人做,上岗不会做”的结构性失业现象较为突出。
企业: 真正称心的人为数不多
当天招聘会快接近10点时,本应是过了人流的高峰期,但记者发现,大力神公司的招聘报名单上,只填写了一个人。“怎么只有一个人报名?”“可能嫌我们工作苦吧。”招聘负责人无奈地笑笑。大力神公司要招30名一线操作工,每月工资也在1600元至1700元,各项保障措施到位,但报名的人寥寥无几。
新锦江印染公司需招聘印染专业的,整个上午没招到一个人。负责招聘的樊女士介绍,这一专业的人很少,他们正准备过两天到南通去招。四甲镇的新奥五金公司要招工商管理和国际贸易人员,结果无人报名,他们想招一名文秘,结果有5人报名。现场负责人说:“现在的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没有真正转变,敢于创业的思想还没有真正放开。”
南通嘉特装饰招聘人员十分坦率地说,哪个企业不希望招成熟的、已婚的,一上班就能上手的,老实说,除非这位毕业生的确十分优秀,他们作为储备人才招聘,否则他们公司不需要。
毕业生: 找不到称心工作
本科毕业生小宋是学中文的,他在市场内转了半天,最后勉强地将自己的资料投到了一家企业做文秘。小宋说:“我这专业,只能做做文字工作,看了看,觉得适合自己的工作实在不多。”记者发现,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都希望找份轻松点的办公室工作,到一线工作的毕业生几乎没有。“现在企业招收的操作工比较多,我们干不了。有些企业招收有工作经验的,这对我们刚毕业的人来说找工作很难。”毕业于南京某大学的小崔这样说道。
出路: 三方互动促进就业
“一线工人缺,技术工种缺,高层次管理人才缺”是我市劳动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主要表现。如何解决企业招不到人、求职者找不到工作问题,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人表示,要有效地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应建立企业、求职者与政府三方互动机制。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要建立储备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腾出更多能吸引毕业生就业的岗位。毕业生也要改变就业理念,确立先就业的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线更能够锻炼自己。作为劳动保障部门除了不断提供毕业生等各类求职者的职业介绍平台外,更要针对毕业生的特点组织好就业技能、择业观念的培训,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