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铜川市印台区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精神,着力加强就业岗位开发,积极促进乡镇(办)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就业培训工作力度,有力推动了全区再就业工作,全区再就业工作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
印台区地处渭北高原中部,辖7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107个行政村、11个劳动保障事务所,23个社区、17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全区总面积629.54平方公里,总人口23.3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75万人,农村人口9.62万人,属国家重点扶贫县(区)之一。全区共有省、市属企业48家,区属国有、集体企业71家,职工5.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3822人,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人,大中专毕业生854人,人员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数量逐年递增,就业形势很不乐观。
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区政府把促进再就业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把落实中央、省、市再就业各项政策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抓。区上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再就业工作。成立了再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再就业培训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督促再就业培训工作及政策落实。制定了目标考评办法,实施再就业培训工作“一把手”工程,层层分解任务,级级狠抓落实,形成了劳动保障、财政、民政、经贸、计划、编制、工商、税务、金融、城建、监察和工会等部门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局面。计划和经贸等部门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时,充分考虑再就业培训工作;财政部门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在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挤出资金用于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为了提高社会各界对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的认识,他们通过制作再就业工作电视专题片、典型人物创业事迹展板、编发《印台区就业在线》、逢集赶会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深入宣传中央、省、市关于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讲解典型人物的创业历程,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打破传统择业观念,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就业之路。形成了全社会理解、支持、参与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
全区构建了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牵头,乡(镇)社保所、农办、企业发展办、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组成的劳动力转岗培训工作网络,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本着实用、灵活的原则,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分期分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各种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百余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8000余人。为了充分发挥区劳动力市场、区职教中心、乡镇农技校的培训功能,特别是使区劳动就业培训学校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尤其是满足农民就业培训的需要,近年来他们在劳动就业培训学校软硬件建设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入了20多万元,完成了校舍内外装修、线路改造,建成了较标准的远程教育网络教室,配备了35 台计算机,增添了办公设备,形成了一流的办学条件,促进了办学效益的提高。据统计,近三年来,仅区劳动就业培训学校共开展法律、法规、计算机、建筑、餐饮等方面知识技能教育活动40余次,举办农民工现场就业洽谈会13期,有15000余人次参加现场就业洽谈会,共安置就业12000余人次,全区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余人,其中有组织培训1.5万余人。创业拓宽培训是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职业培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培训与就业最直接的结合点。通过创业拓展培训,可以帮助务工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增强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实现就业倍增效应。近年来,该区共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务工人员参加创业前意识培训8期,培训人员4000余人;并在王石凹、玉华镇、陈炉镇、三里洞办、城关办等地区组织创业拓展培训4期,培训人员160余人,其中有40余人通过参加创业拓展培训班创办了实体。
(三)
劳动力市场是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工提高个人能力、选择就业信息、组织供需洽谈、实现再就业的重要中介机构。为了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工实现再就业,近几年印台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投入力度,使全区的劳动力市场建设走在了铜川前列。他们在区职业技术学校腾出两间教室,作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及技能鉴定基地,投入使用以后已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失业青年3000多人;区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还会同区农业局、果业局、残联、妇联、乡镇农技校等单位组织实用技术培训 12期,受训人员10000余名。投资10多万元建成了集职业介绍、供需洽谈、人才交流为一体的职业介绍大厅,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职业介绍、就业服务提供了方便。投资30多万元在印台区繁华地段建立了12平方米的大型电子显示屏幕,实行专人管理,发布用工信息,介绍用工政策,宣传就业法规,为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工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依托劳动力市场,印台区从提高劳动者素质着手,通过委托培训、联合培训、上门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先后在市区、广阳、王石凹、玉华、城关、三里洞等地区对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工进行劳动法律法规、就业再就业新政策、计算机、餐饮、创业拓展等培训,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务工农民工达8000余人次,绝大多数人掌握了一技之长。广阳、王石凹、三里洞、北关地区有4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成了小吃、服务行业的个体工商户。王勇勇原是红土镇的一名青年农民,初中毕业后外出求职,由于没有一技之长,结果四处碰壁,万般无奈之下,他参加了区就业培训部门举办的餐饮服务业培训班,初步掌握了餐饮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培训期满后,又恰逢广东一饭店来印台区招收厨师,王勇勇报了名,成名该饭店的一名服务员。到了广东后,王勇勇发现这里大饭店卧虎藏龙,很多厨师都是业界的高手,便利用业余时间虚心请教,学会了许多做菜技巧,几年下来,他也成为该饭店的一名厨师。虽然,他在饭店有不菲的收入,但他仍不满足,可望通过过硬的技术为自己打拼一片天地。在这种念头的驱使下,他带着几年辛苦赚来的积蓄回到家乡,在红土街道繁华地段开办了“红福饭店”,由于他经营得当、技术娴熟、饭菜质量好、服务态度热情,饭店越来越红火,逐渐发展壮大,现王勇勇拥有资产近百万元。金锁关镇袁家山村冯英俊,原是一名退伍军人,回到村上后先是到城里打工创业,在区就业管理部门的帮助扶持下,创办了金桥劳动服务站,几年来金桥劳动服务站帮助贫困山区近万名就业无门的青年获得就业。冯英俊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工作者、全国创业之星、铜川市首届十大杰出农民、印台区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服务,是强化基层社保机构建设的重要任务。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也决定着就业和再就业的成功率。为此,印台区从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服务的质量。全区建成了劳动就业计算机网络体系,为11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安装了计算机,开通了互联网;为16个劳动保障工作站安装了电话、传真,初步实现了全区社保机构的信息互通。今年,他们又在去年为16个社区工作站配备副科级站长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工作人员计算机知识薄弱的状况,举办了11期培训班,分期对全区社保干部进行轮训,强化计算机基础和网络知识,以便更好的运用计算机提高工作效率。为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每年全区就业安置、劳务输出、岗位开发、就业培训等任务全部有序分解到各基层站所,各基层站所根据各自实际深入社区、企业、村组,宣传各项政策、送信息、了解情况,直接从一线跟进服务,极大提高了求职人员的就业成功率。
(四)
观念意味着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农民工要想致富就必须先解决就业观念问题,只有观念更新了才能激发他们吃苦耐劳,不等、不靠、不要,勇于进取的精神,才能实现更多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针对一些农民群众存在的时间观念淡薄,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在就业培训中,印台区把解决农民工的就业观念问题作为破解就业难题的一个基本抓手,除了利用区级报刊、电视、镇村广播、板报及网络传播等形式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外,还十分注重就业前观念培训。在就业前观念培训中,他们针对农民工的特点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四种观念:一是树立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使农民工真正懂得在当今信息时代谁抓住了时间谁就抓住了机遇,失去时间就等于失去机遇;二是树立“小钱积少成多,十元钱可当成大老板”的观念,教育农民不怕挣得少,只怕挣不来,知道积少成多的道理;三是树立组织纪律观念,懂得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四是树立先进理念,进行《企业求职秘诀》、《求职的心理状态》等求职知识的培训,为农民就业应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他们还利用活动咨询和身边的典型事例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在干中自觉转变观念,更新意识。利用企业招聘机会,让农民工了解企业是怎样进行自我推荐的,在双向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真正认识自我价值,从中得到自我教育。区上还制定了区内企业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奖励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创造条件和为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区上每年保证20-30万元的培训资金拨放,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区劳动就业部门还与市劳动培训部门协作确保职业教师来源,保证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全区的工作受到了各级的肯定,先后受到省、市各级的表彰和奖励,2008年印台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区;2008年度印台区被铜川市政府评为就业和就业工作先进县区。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贴近生产生活,快捷实用的技能培训、素质培训、创业培训、岗前培训及职业资格培训,深受广大就业者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印台区我们了解到,许多参加培训的学员拿到证书后感慨地说:“我们感谢政府和成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不懂技术将来就不能生存,通过学习确实受益不小,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很多技能偏低的下岗失业人员,很多曾经一贫如洗的农家子弟,通过技能培训,学会了本领,走上了致富之路。印台区再就业培训工作收到了实实在在地成效,民生之本得以展现,党的惠民政策像雨露一样滋润了千家万户。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印台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结出更多的硕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