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银川市兴庆区文化街街道办事处公开招聘社区工作人员,这是宁夏社区首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两天共吸引了71位考生报名,其中有22名大学生。记者6月22日在文化街街道办采访时发现,这个原本令人振奋的消息,如今却让社区工作者们慨叹不已。
招聘:14名大学生应考7人没通过 结果:入围6人3人溜号3人不安心
兴庆区文化街街道办书记樊莉萍介绍,5月27日,公开招考的通知在辖区和周边社区一经张贴,短短两天就有71人报名。“当时我们很兴奋,有22名大学生报名,这是我们没想到的,而且其中还有5名本科生,年龄最小的21岁。”文化街街道办主任汪海波告诉记者:“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了两天。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多为初中、高中学历,还有部分复转军人,有大专学历的不到5%,缺大学生啊!”
“5月29日考试,8个人没来。”该街道办参与招考的杨华说,“一查报名名单,全是大学生。”
“更为失望的还在后面!”汪海波说,参加考试的14名大学生,有7人笔试没通过,“一些4050人员只有中学学历,他们能考过,可7名大学生居然没考过,难以置信!”
接下来是面试,主考官是从兴庆区组织部、人事局、民政局等部门抽调的,面试当场打分。
几位在现场旁听的社区工作人员回忆说,面试时,一名女大学生竟穿着拖鞋走进考场,很不严肃。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考试中有一道题目是“说出我喜欢的一句格言,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一名女大学生竟然说“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然后起身离开考场。回想起这一幕,许多老社区工作者唏嘘不已。
考试结束,有36人被录取,而大学生只有6人入围。
接下来,这36人被暂时分配在文化街街道办下属的7个社区熟悉情况。就在这个环节,又莫名其妙地跑掉了3名大学生,剩下的3人中,有一人是2004年毕业的本科学生,另外两名都是往届专科生。
而留下来的3人中,那位本科生给记者发来短信称:“我还有其他工作,也不打算在这里干下去。”而另外两人,也表示只是暂时在社区落个脚。“失落!”汪海波如此形容自己的心情。的确,与报名的情况相比,考试结果确实令人失望。
社区:热脸贴了个冷屁股 大学:就业状态还在调整
“我们确实是想帮大学生就业,但没想到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汪海波说。
据了解,不包括单位缴纳的“两险一金”,目前银川市社区工作者的月收入仅为810元左右。汪海波分析说,“收入低可能是他们不愿来的主要原因。”另外,大学生不了解社区工作,“看不上社区工作,社区工作不足以让他们施展抱负”。
记者采访了一名已离开社区的大学生,她认为自己还有更好的机会,她不断强调:“社区工作也没什么前途,工作很杂乱、没意思。”对于大学生应该从基层开始锻炼的经验,她并不认可。
陈晓丹是一名老社区工作者,她感慨道:“年轻人不懂得珍惜!”社区工作虽然杂乱,但很能锻炼人。”
记者采访了宁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孙建军副处长。他认为,每年9月之前都是大学生就业状态的不断调整期,不能一味地批评大学生不愿去社区,“每个人都希望找到收入相对合理、工作状态相对稳定的工作,许多学生还处在不断比较、考虑的阶段。”
但是,孙处长也认为,大学生应当尊重社会规则,穿拖鞋进考场很不合适,考取了不去上班、中途“溜号”,凸显了大学生在就业诚信方面的缺失。他希望大学生毕业后能脚踏实地工作,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给社会一份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