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与科技部联合召开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座谈会,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信息通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国著名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上海贝尔也隆重举办“贝尔创新日”活动。这充分表明,当前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深刻体会到自主创新对于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那些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所受的冲击尤为强烈。分析这些产业,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对来自海外市场的订单依赖性很大。也就是说,这些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其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就比较弱,在百年罕见的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成批的企业短时间内即陷入困境。反之,同样是出口业务为主的华为、中兴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不仅屹立不倒,反而逆势而上,销售额大幅增长,在全球设备商中的排名迅速提升。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在于他们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自主创新,掌握了核心技术,站在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因此就牢牢掌握了生存发展的主动权。这再一次昭示我们,自主创新对于企业、产业发展,甚至对于国家综合竞争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近期先后考察了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坚持自主创新的制造企业。在中兴,温总理强调:“创新不仅可以创造财富,增强竞争力,还可以赢得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民的尊严。”在烽火通信,温总理更进一步指出:“坚持自主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政府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同时也鲜明地提出,要利用此次金融危机实现我国产业发展“调结构、上水平”。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我国的产业目前还是以资源、能源消耗型为主,不仅能耗高、污染重,而且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要改变这种产业结构,就要优先发展一批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而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水平。通信设备制造业就是其中大有希望的新兴产业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今天已经成为全球通信设备制造业当中的生力军,涌现出华为、中兴、大唐、烽火等为代表的一批在国内外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企业,使得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通信信息产业技术更新快、产业升级时间间隔较短,竞争尤其激烈。要想在这个领域求得一席之地,并能长期稳定发展,唯一的途径就是自主创新。不坚持自主创新,不掌握核心技术,不管你这个企业曾经有多么辉煌,创造过多大的奇迹,最终仍然逃脱不了穷途末路的命运。
说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其实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非不了解。但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中,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很难长期地坚持呢?这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自主创新很难。掌握核心技术只能靠自主创新,但是搞自主创新须舍得投入,而且要长期投入。按照国际一流企业通行的做法,研发投入的比例通常占企业销售额的10%左右,有些企业的比例甚至更高。这的确是一笔很大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创新需要时间,一个科研项目的开发,是艰巨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很多技术人员长期协作奋斗。急于求成不行,期望在短时间内见到经济效益更不行。二是自主创新有风险。创新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对于在未知领域内的探索来说,失败是常有的事。当许多路最后证明走不通,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小的。但最大的风险实际上来自于市场,有可能企业投入巨资、花费很长时间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因为市场的原因得不到商用,导致某项投资“打水漂”。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的。三是不搞自主创新,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也能发展。比如我国有些合资通信设备企业,在引进的初期由于产品技术比较先进,市场需求旺盛,一度也能获得大发展,有的企业甚至靠一两个产品能维持好多年。又例如部分手机制造企业,依靠代工、贴牌生产等手段,在手机大规模普及城乡的阶段也很是风光了几年。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没有坚持自主创新,缺乏核心技术,当遇到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时,那些名噪一时的企业很快就成为过眼烟云,走向了衰落。这些案例从反面证明,一个企业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想“基业长青”,唯一的选择就是自主创新。
目前全球信息通信产业正处于技术大变革、产业大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的以话音业务为主的电信网络技术正在向数据多媒体业务为主的新一代电信网络技术演变,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电信网络技术正加速同互联网、计算机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技术融合,催生出许多新的业务、新的技术。这一时期对于所有的信息通信企业都将带来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我们看到,近几年来在全球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批新兴企业,所依靠的法宝还是自主创新。但愿我国企业也能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紧紧抓住自主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在全球新一轮产业大变革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