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河南籍郝佳梁日前告诉笔者说:“我原是一名建筑工人,年初公司裁员后,一连找了几家单位都未能如愿。后来去参加了由平湖市总工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电焊工技能培训,学到了技术,且顺利拿到电焊工职业资格证书后,被经济开发区一家企业招聘录用了。”而这是平湖市开展“万名农民工就业援助行动”中的一个缩影。
据平湖市总工会主席杨晓东介绍,他们结合平湖实际,联动当地劳动保障局、新居民事务管理局、农经局、经贸局等7家单位,开辟农民工就业“绿色通道”,通过“送培训、送技能、送知识、送岗位、送服务”和组织劳动竞赛、职工技术创新、开展名师带徒、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服务平台,年内要让1万余名职工拿到初、中、高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组织1万名以上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和新居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帮助1万名以上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组织20万在岗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促使农民工学到一技之长,掌握挣钱的本领。
“以往劳动力培训的方式大多是单纯地依托课堂教育,无法使受训者接受‘实战训练’,严重影响了培训促进就业的效果。”平湖市劳动保障局的工作人员说。建立实训基地后,能通过“实战训练”较好地提升受训者的技能。今年19岁的吴龙祥去年从老家衢州到平湖金嫁园公司就业援助和劳动技能实训基地学习烹饪,通过“实战训练”,小吴很快就将课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现在被平湖一家大酒店聘为厨师,月收入达2000多元。据悉,年内该市将增设劳动技能实训基地10个,提供更多的就业援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