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爱岗敬业,既是完成本职工作基本要求,也是成长进步的基本路径。离开岗位这个平台,个人的成长发展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广元军分区士官赵映德,把岗位当作学习的平台,把工作作为成长的阶梯,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岗位成才。赵映德的经历说明,在部队同样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今,在军校招生数量逐年减少,在地方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的情况下,青年战士、高校毕业学生必须把认识从单一的求学成才引导到立足本职多渠道、多方式成才的方向上来。每个青年只有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干好本职工作紧紧联系在一起,就一定能够有所作为,就一定能够创造出闪光的青春。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7日讯(邢珊瑚 潘认若 冯维均 记者 李京枝)一个入伍时仅有初中文化的农村青年,一个并无显赫成绩的“80后”士官,有什么值得军分区党委专题向上级打报告请求宣扬?3月初,记者一行走进四川广元军分区,了解品味当兵9年的三级士官赵映德成长“路线图”中的不平凡。
“结合岗位勤学苦练,军营这所大学校改变了我的命运”
个性率直、强调自我,是人们常给“80后”“90后”粘贴的标签。1983年出生在剑阁县一个小山村的赵映德也不例外。
2000年底,初中毕业的他走进部队,目标非常明确:“当兵肯定要尽义务,但我家是农村的,在家时没有机会好好读书,到军营这所大学校来,再不能让机会错过了。”工作之余,赵映德没少拨弄自己的“小盘算”。
军分区人少事多,刚入伍的赵映德面临的都是琐碎的小事,大量的工作。再说,当兵尽义务,哪有那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思索再三,他终于发现,有一条可以“融合”的成长路线图:立足岗位成长进步,岗位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
认准这个理,赵映德拼命地向前奔跑起来。
2003年8月,他担任通信电台值班员,面对陌生的通信装备,他找来教材、说明书研读起来,反复实践摸索。基层组织通信骨干集训,他“挤”到队列里。不到半年,成为行家里手。
2004年,军分区组建局域网,党委准备采取“新购电脑”+“请外援”的方法解决。他却主动揽过来,买来网络书籍,泡在十几台旧电脑中,天天“捣鼓”起来。不到两个月网络通了,比预算经费节约了50余万元,战友的“不可能”也改成了“了不起”。
“计算机书能看得懂吗?”同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士官李林柯问他,他反过来鼓励道:“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三遍,多看几遍自然就懂了。”在他的带动下,李林柯顺利过关。
值班员罗华旭每晚12点左右锁大门,睡梦中经常被他叫醒开门。“身受其害”的小罗最清楚他的刻苦:“又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
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人皆有之,学有所成的分野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军分区自由支配时间多、与地方交往多,利于学习,但也面临诱惑。但是,他顶住了,方法也很简单。他举了个例子加以说明:战友经常邀请我一起玩扑克、聊天,我很想去,但一想到自己的目标,在内心就坚决抵制,千万不能学会,于是很多次都以“加班”为由推辞了。久而久之,也没有人找我玩了。
“忙不过来时,他会主动帮我去照相、摄像,管理网站。”职工傅秋森夸奖他乐于助人。赵映德却认为别人是在帮助自己:“去帮别人,也是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要不然也不可能学到这门技术。”
学习融入工作,工作促进学习,让他收获颇丰,向目标“步步逼近”:年年获奖立功,士官选改晋级一路“绿灯”,获得了自考大专文凭、网络调试员三级资格证书、计算机国家二级等级证书等,第二就业的“本钱”逐渐增长。他说:“结合岗位勤学苦练,军营这所大学校改变了我的命运。”
军分区人少事多,赵映德至今身兼保密员、网络员、话务员、纠查员、公务员“五职”。面对琐碎的小事,大量的工作,赵映德虽未干出“显山露水”的成绩,但由于勤学善钻,样样都精通,他也并未觉得有多累。
“我们这一代,如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担当,那就能当尖子”
“部队干不了一辈子。”士官赵映德清醒地知道“时间有限”,也知道未来竞争中面临的挑战。
怎样渡过有限的时间?从军人出身的柳传志、倪润峰、吴一坚等人的创业事迹中,他慢慢悟出一个道理:为什么他们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他们身上体现的“军人内核”,就是敢于吃苦、勇于奉献、顽强拼搏的精、气、神。
从此,他浑身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工作起来就像“拼命三朗”,不怕苦、敢担当。
2006年11月,他接管保密工作时,第一道难题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军分区成立20多年的永久性文件足足有万余份,上级要求实施微机化管理。
文件扫描、信息录入、清理归类。工作看似只有三个简单的动作,也无需动用多大脑筋,却是个苦差事。他二话没说,一头扎进文件堆里,不分白天黑夜,埋头苦干。要求一年完成,他三个月就搞掂了,存放有序,方便查询。
2008年5月14日,“东河口堰塞湖可能会决堤”的消息,让饱受地震伤痛的青川人民更加恐慌不安,纷纷举家冒雨撤离。
当晚17时20分,指挥部决定在东河口堰塞湖旁边的山顶派出观察哨,军分区负责开通有线通信。他主动请战,在余震、大雨、塌方威胁中,与战友金胜云背上7卷被复线连夜进发。在桑树垭路段,突遇滑坡,为了护线,他被滑坡的山体推下十多米的山沟,身上被树枝和石块划开了十几道伤口。7个多小时后,经历十几次生死考验,线路架通了。
工作上勇挑重担,家庭上敢于负责。每月2100多元的工资,他都分成三份:1000元给父母养老,500元存给妹妹读大学,剩余部分还要经常给奶奶买些东西捎带回去。
二等功、三等功、四川省抗震救灾优秀团干部……军分区司令员王太平细数着他的收获,也对他称赞有加:“这样踏实干工作的人,谁不喜欢嘛。”
他却认为这是“有形”和“一时”的东西,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通过工作实践锻炼,培育出军人特有的精神和气质,这才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事实确实如此。近两年,驻地几家公司看重他的“军人内核”,悄悄上门来“挖”了好几次。
不少战友前来“求取真经”,他总是认真作答:“其实,我们这一代,如果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敢于担当,那就能当尖子”
“不断加强自我管控约束,成长进步才会少走弯路”
“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莎士比亚的这句话,赵映德烂熟于心,见诸于行。
2007年冬夜发生的一件小事,让军分区张锐政委见识了他的守纪,也对他记忆犹深。那晚11点多,张政委刚躺下,赵映德敲开了房门,说有一份绝密文件需要签阅。张政委说:“拿过来签吧。”赵映德说:“首长,对不起,按规定绝密文件应在办公室签阅,请首长走一趟。”张政委一愣,转而一笑:“小伙子,谢谢你的提醒,我马上就来。”
在遵规守纪上,他从不打折扣,也不厌其烦。为加强对涉密文件的管理,他从文件的登记、造册、领取、交还始终坚持“一日一清”,谁也不能例外。当日未处理完的文件,下班前他会准时登门收取,次日上班时再送过来。
去年,一个同年入伍的战友准备买房,拿着领导签字后的“收入证明”找他盖章。“月收入2500元”的字眼引起他的怀疑,他便主动找到签字的领导说明情况后,硬是给挡了回去。
有人说他“不灵光”,有人说他“死脑筋”,有人担心他会得罪人,他却只认准一个理:“严格按纪律规定办事,是完成好任务的保障,领导是会理解的。”
广元地处川、陕、甘交界处,假冒军车时常出没。一次,他外出办事时,发现一拉煤的军车有些可疑,立即拿出纠察证拦了下来。车主故意请他上车查证时,掏出几百元钱塞过来:“小兄弟,我是借的牌照,行行好放我一马。”他义正言辞,断然拒绝,报告警备办公室按规定作了处理。
执行纪律规定上,他对别人毫不讲情,对自己也毫不含糊。去年底,他二级士官服役期满,为了多掌握一门技术,为将来找工作增加一点“砝码”,他托朋友在地方一家驾校找了个熟人,准备利用双休日学习驾驶。“战士在队期间不准到地方学驾驶”,张锐政委的一席话,他欣然接受,毅然放弃。
他为何主动守纪如铁?从他笔记本上的一段话,我们找到了答案:“纪律是一个人成长的‘守护神’,只有不断加强自我管控约束,成长进步才会少走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