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市场出现了高位的缩量下探整理局面,沪指回补13号的跳空缺口,并下探年线;而深指盘中率先回补缺口后在30日均线上方进行了盘整。盘中随着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导致资源类板块淡化、前期题材股隐退和季报下滑企业风险增长成为了市场热情回落的一个内部催化剂。但从新的刺激民间消费方案将出,产业振兴配套细则条款拟定全面启动(物流、纺织规划出台)以及维持信贷增长的明确表态下,在保增长、扩内需,实现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过程中,激励性的政策因素不会发生质的改变。而IPO五月重启被否认后也将减少市场脉压,但市场何时恢复融资功能将成为下阶段的一个市场议题,此外,中小板主导的解禁潮流将至亦有望加速市场的技术性修复。而相对季报下周收官来看,成长型群体有望带来新的艳阳天。综合评判来看,市场本周有望在加速分化演练下渡过一个探底修筑的过程。重点关注有关市场消息面解读下的机会。今日重点解读如下:
一、中央“三保”密集调研 重要信号提示
两会后,胡锦涛等中央领导人深入实地考察与调研,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等工作有效落实,树立信心。其中,胡锦涛主席在山东考察时表示,“当前,我国正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进一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进一步挖掘潜力、促进发展,进一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吴邦国委员长在湖北调研时表示,“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全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结构调整成绩显著,农业持续发展,基础设施和城乡面貌大为改观,系列举措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增强了发展信心。”温家宝总理在辽宁考察时表示,“无论是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企业,还是在危机中抓住机遇逆势而上的企业,都有一股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干劲,努力开拓市场,把解决当前问题同谋求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而在湖北考察时亦强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发挥优势,挖掘潜力,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考察海南时则强调了要利用当地的特色,加快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和热带高效农业,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广东考察时更突出了企业创新能力。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在考察中亦明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各种生产要素的质量和水平,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从管理层的多方考察表态来看,下一步做好“三保”工作下,持续性维护政策有望适时落实。
二、周小川:发达国家应承担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责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第十九届部长级会议25日召开,讨论了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对危机措施和该组织的改革等问题。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言指出,当前,国际社会最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全球合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稳定金融市场,恢复经济增长。同时强调,发达国家应承担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责任,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和改善对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避免潜在的溢出效应扩散化,从而有效运用新增资源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和保持经济增长。通过加强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在伴随危机缓解下确保各国宽松政策能及时有序地退出。并指出了我国在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三、王岐山: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万商西进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称,全球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经济健康、平稳增长。同时强调了我国及时果断采取系列措施后,从一季度经济情况来看,政策措施初见成效,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预期比想象的要好。而目前我国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扩内需、保就业、调结构、实现保增长的高目标要求以及世界经济衰退造成的外需萎缩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而针对宽松的货币政策,银监会副主席蔡锷生4月25日在2009中欧论坛上表示,预计今年全年将发放信贷至少8万亿元。 而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新增信贷已超过5万亿。
四、工信部:首批央企项目将在5月完成审核下达
工信部副部长苗圩25日在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论坛上透露,首批地方技改项目即将批复下达,首批中央企业项目也将在5月份完成审核下达。中央安排200亿元技改贷款贴息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在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工信部组织实施或参与的有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等8项。工信部将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还将加快推进每个重点行业的若干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五、“中投二号”6月挂牌 17家央企将整合重组
近日,《中国经营报》报道称,4月底,国资委和财政部会签结束后,成立第三家国资委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事宜将在5月初上报国务院。保守估计,6月左右,该资产管理公司将正式批准成立。该公司最主要的功能是加快央企重组步伐,其中首批将有17家央企被列入该公司。相关国资委专家表示,随着2009年5月1日《企业国资法》的正式实施,将“助推”国务院国资委筹建的这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诞生。而中投的注册资金是2000亿美元,是一只国家主权基金,成立的目的是化解大量外汇储备做海外投资之用,股权买卖自由,“中投二号”的成立将为企业的整合和市场的问题提供保障机制。
六、刘新华:创业板建设支持国民经济发展
监会副主席刘新华在26日的合肥中博会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目前正稳妥有序的做好创业板相关配套建设工作,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公布创业板相关规则。同时他强调了“推出创业板是强化资本市场、支持国民经济的力度,也是发挥市场在配置基础市场的作用。将稳妥有序的做好创业板相关配套建设工作,推动创业板平稳起步,健康发展。而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也为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因此,我们将继续支持中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鼓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努力满足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合理需求。”
七、证监会:IPO何时开阀要考虑稳定问题
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26日在“金融大动荡时代的中国机遇”高端论坛上表示,IPO何时“开阀”要考虑社会稳定问题。证监会一直在积极推进发行体制市场化改革,这项改革如果能够比较成功,就能够在市场供需之间找到比较好的平衡点,不至于造成特别大的市场波动。同时还强调到:只有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才能顺利引导一个国家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转型,因此在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应该加快改革,配合我国经济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重工业深化整合、创造经济高附加值。另外,原证监会主席周到炯26日在“绿色长三角经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创业板企业8月份真正挂牌上市之后,IPO可能很快重启,并从当前600多万家民营企业和30多万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金缺乏现象上道出了IPO重启的必然性。
八、汇金增持仍在继续
为了稳定资本市场,去年汇金曾宣称,自2008年9月19日起已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其作为股东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行股票,并将继续进行相关市场操作。年报显示,汇金分别增持工行、建行、中行股份为2.57亿股、1.18亿股和7660万股。而近日公布季报显示,一季度汇金动用了4000多万增持建行1099万股,持股比例从0.05%提高到了0.06%。增持行动仍在继续,有望成为市场稳定剂。
九、三通协议助推 陆资乘风登台
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当天下午在南京紫金山庄签署《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等三项协议,并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达成原则性共识。而最大的突破性进展在于两岸包机往返走向了定期航班,大陆在现有21个客运航点基础上新增合肥、哈尔滨、南昌、贵阳、宁波、济南等6个客运航点可经营客运定期航班。台湾则把桃园和高雄定位定期航班,其中,台北松山、台中、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6个航点为客运包机航点。在三通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下《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从金融合作、互设机构、业务交流等12大项内容加速了金融资本投放。
在汇金继续增持,银行季报维护下,当前的板块滞涨有待进一步的刺激。而季报本周收官过程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神华、中国中铁等众多权重股亦值得重点关注。而本周解禁股上市或将给到市场相对的脉压,操作上可适度规避。此外,本周作为五一节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周,市场的“持股”与“持币”博弈将进一步侵入市场,这也成为了市场短期加速震荡整理的因素之一。而国家在明确了宽松政策不变的支持下,市场机制稳定中可重点关注与刺激消费有望的滞涨板块以及季报持续送暖的蓝筹品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