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一大早,一串车队驶进了位于深圳高新区的中兴通讯总部大楼。
车辆停稳,大门缓缓打开,一个熟悉的身影跃入人们的眼帘。雪白的衬衫,矍铄的精神,和蔼的笑容,正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这已经是温总理第二次来到中兴通讯。2003年,温总理视察中兴,此时的中兴销售收入不过160亿元,国际市场收入比仅为12%,人员规模为1.7万人。 而6年后,当总理从博鳌折返再来中兴时,中兴已经跻身全球通信业巨头的行列。销售收入增长到443亿元,国际市场收入占总收入的61%,人员增加到6.1万人,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2%。在中国电子百强企业中,中兴更是以9.6%的研发投入比独占鳌头。
总理留声
创新可以赢得中国人民尊严
6年,弹指一挥间,中兴实现了从国内到国际,从小到大的跨越。而在深圳,像中兴这样的企业并不是个案。
即使是在金融海啸肆虐全球之时,深圳以华为、中兴、比亚迪、迈瑞、大族激光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取得了30%以上的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增长,为深圳2008年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
10个月内三次来深圳,“自主创新”都是总理考察中不变的关注点。
去年7月19日至20日的调研中,温总理被康佳集团“用创新赢得尊严”的标语所触动,留下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于创新”的时代强音。
在去年11月14日至15日的广东调研中,看到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一批深圳企业靠自主创新脱颖而出的局面,温总理大加赞赏深圳,“产业升级抓得早,自主创新抓得早,因此应对金融危机就有了准备,也有了能力”。
此次,在中兴,温总理再次掷地有声:“创新不仅可以创造财富,增强竞争力,还可以赢得中国人民的尊严。在世界的创新的竞争中,中国人是可以走在前列的。”
中兴记忆
总理盛赞企业逆势增长
离开中兴,总理又匆匆忙忙赶往下一个视察点。
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在中兴人的心里,总理视察这一幕仍历历在目。
“我2003年来的时候,中兴通讯有1.7万人,现在达到6万人,技术人员占很大比重,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我们是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还说明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速度很快。”在面向中兴通讯的员工演讲中,温总理勉励中兴继续坚定地“走出去”发展壮大。
2008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但中兴通讯仍以51亿元的纳税额刷新了企业纳税纪录,同时,直接拉动上游产业链合作厂商1100多家达10万余人的就业规模。
这一业绩获得了总理的高度肯定。温总理指出,高技术企业是一个高度创新的行业。中兴通讯国内专利达到18000项,国际专利达到2500项,这个数字象征着创新。他盛赞中兴通讯业绩不降反而逆势增长,这非常了不起,是其他中国企业借鉴的榜样。
2009年,中兴能否依然保持高速增长?
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的一番话令人振奋。“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兴而言,机会大于挑战……依靠自主创新和精诚服务,中兴今年有望实现合同销售额30%的增长。”
信心来自哪里?
侯为贵的分析是:已处于下降通道的设备制造商将加速下滑,欧美设备制造商在经济衰退情况下熬过寒冬的能力低于中国公司,而这正是改变竞争格局的新机会。全球电信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面临着3G等升级换代的机会,而发展中国家用户渗透率依然不高,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美国、韩国、欧盟、中国等都在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这无疑会对通信运营商的投资有利。
“华为、中兴在金融危机来临后,西方的通讯设备巨头进入困境时,反而抓住了金融危机的机会,这确实是个亮点。”长期关注深圳及珠三角问题的独立政经评论员金心异如是评论温总理的中兴之行。
对中兴的员工来说,无法忘却的还有:温总理在TD-SCDMA展区使用中兴手机现场进行3G视频通话。
中兴产品市场体系副总经理王先生表示,温总理试用TD手机,对于中兴通讯来说意义非凡。
目前,3G推广是全球瞩目的热点,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兴通信在国内3G市场的公开招标中,总计获得29%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3G网络设备提供商。”
同时,中兴通讯提出的软基站解决方案受到国内外高端运营商的青睐。“在3月30日,中兴通讯与香港最大的运营商CSL联合发布了全球第一张软基站网络,为全球最快的移动网络。”该负责人介绍。
TD-SCDMA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中兴通讯一直把TD作为公司的战略产品进行了持续9年的投入,共计投入资金逾35亿元、人员数千人,在TD领域拥有众多技术专利。在中国移动一、二期招标中,中兴通讯依托在研发和商用进程中长期的大规模投入,以36%的综合市场份额领先,成为中国移动TD设备最大供应商,并积极将TD推向海外。
世界眼光
敢于和国际巨头拼一拼
3G竞争中,中兴何以胜出?答案依然是:自主创新。
自1985年成立之初,中兴就确定了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具备和跨国通信巨头比拼的资格。”
侯为贵在企业初创时期就认定的发展道路,不仅使中兴通讯获得快速发展,而且使其在自主创新方面总能先人一步。
中兴始终坚持将销售额的10%用于研发,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34%,在中国全部上市公司中研发人员数量排名第一。2005年,中兴更是开创了中国通信企业向包括摩托罗拉和北电网络在内的国际同行进行专利授权许可的先河。
尽管起步时面临与欧美厂商的巨大差距,然而,通过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中兴通讯在3G、GoTa数字集群等高端技术上,已能做到与欧美厂商保持同步,甚至部分产品还领先于欧美同行。
“3G市场的成功参与,促进了中兴通讯国内市场的地位提升。除了前期的TD招标之外,中国电信进行的CDMA招标、中国联通进行的UMTS招标等,都是近年来全球基站数量最大规模的招标。”
而在金心异看来,华为、中兴两大企业在多年来一直特别重视研发,而且紧跟全球最顶尖的技术研发,事实上已经达到了与全球巨头拼一拼的能力。在技术研发水平、市场的拓展等各方面,都足以与全球的大玩家们去“玩”,这在中国的企业中是凤毛麟角的。
海外订货额连续两年超过国内,2008年国际市场收入占比达到61%;手机发货4500万部,位居全球第六……近年来,中兴的国际市场收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另外,2005年时,中兴的海外销售还主要集中在亚洲及非洲,到了2008年,欧洲及美洲的销售上升到16%,形成国际市场三分天下的局面,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多个传统的行业巨头业绩纷纷下滑,有的提出破产保护。
“我们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这次危机,随时都在监测最新的危机进展。这场经济危机来的速度很快,从我们的观察,同时也基于与一些客户的沟通来看,我们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电信行业的影响要小于金融、地产、资本品、甚至常规制造业方面的影响。”
中兴通讯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行业本身所受影响较小之外,金融危机对不同通讯产品影响程度不同。“中兴通讯有业界最全的产品线,能为运营商提供需要的任何产品,因此受到的影响相对其他厂商会较小。”“在一些行业、一些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像电子通讯这样的高端行业正是走向世界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就可以占领世界很多市场。”这是中兴一位普通员工的想法,也是中兴的世界眼光。
本报记者马芳
(责任编辑:罗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