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14日电】(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李萍)今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的《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京发布。蓝皮书作出的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2008年度排名显示,香港位居第一,深圳以较强优势,紧随香港排名第二。
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二
蓝皮书指出,2008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继续加速推进,中国城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经济、社会事业继续跨越发展,城市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城市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同时由于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化,中国城市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报告指出,城市综合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是城市竞争力的显性表示,指的是一个城市好多快省创造财富的能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先后,意味着城市在市场占有率、经济增长率、综合生产力等方面表现的优劣。此次中国最具竞争力前十强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青岛、天津、苏州、高雄。
蓝皮书指出,位于广东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口之东的深圳,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辐射力强,是区域发展的引擎。作为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业已形成以计算机软件及通信产业为主导,医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行业发展迅猛的产业格局。其中,深圳经济规模指数居全国第四位;经济效率居全国第七位,在中国内地城市中居首位,表现优异;产业层次指数居全国第三位;生活质量指数居全国第四位。
蓝皮书对51个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的硬、软竞争力系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形成12个分项竞争力报告。分项竞争力报告指出,深圳的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二,而且各项一级指标都排在51个城市的前列。深圳在科学技术竞争力、结构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开放竞争力四个分项指标中均位居前三甲,同时在人才竞争力、资本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三个分项指标中也进入前五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在文化竞争力指标中排在第二名,主要是因为深圳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年轻城市,鼓舞和吸引着很多有追求的人前去创业,正是因为深圳具有的自由民主氛围,使得创新精神得以发扬光大,这是推动一个城市不断前进的动力,非常值得坚持和传承。
深港两地作为经济双星应加强合作
同时,蓝皮书指出,分别位居第一、第二的香港和深圳两个城市,作为经济双星,在12项一级指标上有8项指标差距在10名之内,这是两者实力相当的强有力证明。深港两地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由于两个城市在区位上的相邻性,除各自保持并强化这种优势外,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寻求互利共惠的双赢机制。
倪鹏飞表示,深港两地互相借鉴和融合对两个城市的发展来说非常有意义。在人才和科学技术方面,香港可以进一步打破原有的限制,积极接收内地的学生和人才前去学习和工作,加强两个城市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东西方文明碰撞产生的火花对两个城市的发展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制度和企业管理方面,深圳应该在综合分析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和特点的基础上,借鉴香港市场经济发展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探索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的路径。
深圳就业竞争力居全球500城市前十强
蓝皮书对全球500个城市进行评价,从价值体系出发,使用GDP规模、人均GDP、地均GDP、劳动生产率、跨国公司分布指数、国际认可的专利申请数、价格优势、经济增长率、就业率9项指标衡量一个城市的全球竞争力,并推出了全球各项竞争力前十名城市。
其中,深圳在就业率指标方面居全球竞争力前十强城市;深圳城市总体创新能力也迅速崛起,在中国排名最靠前的深圳,在全球位列第33名,深圳的华为公司还被特别提到,指出其2008年专利申请数首次占据全球专利申请公司首位;深圳GDP总量进入全球前50名;经济增长速度进入全球前100名;城市全球化居全球第90名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李善同也指出,深圳很重要的优势是创新能力强,增强了深圳发展后劲。同时去年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深圳经济先低后高,这在全国是少有的。这证明深圳政府适应能力很强,有远见,较早地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帮助他们减负,为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为度过金融危机创造条件,以实现经济较快的复苏。
蓝皮书另外指出,深圳综合增长能力较弱、发展成本较高,分别居全国第81位和58位,需要注意。同时,深圳在环境竞争力、制度竞争力、企业管理竞争力等方面表现欠佳,排名分别位列第15位、21位、20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