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4-08 |
信息来源:三农在线 |
大概每一个想和外界沟通的中国人都离不开华为:如果你想打电话,需要程控交换机;如果你想发短信,离不开电话预付卡和基站服务,如果你想上网冲浪,不能没有路由器…… 在一个并不以基础学科和高科技见长的国家,依靠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突围和快速崛起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另类。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这个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保持迅猛发展势头的通信制造企业,已经成为所有关于中国崛起的故事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脑横机,一种主要用于羊毛衫织造的装备制造产品,技术密集、研发难度高是其主要特点,在过去的数年时间内,来自德国的斯托尔、日本的岛精、瑞士的事坦格,正是凭借着技术上的优势,一度垄断了中国电脑横机行业的主要市场,而今,当这种研发和制造技术被一个来自中国叫做“慈星”品牌的电脑横机所掌握并不断创新以来,市场的天平一下开始朝着国产横机倾斜过来。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价值观 从手摇横机进入电脑横机研发与生产,在2003年看来更像是一个天方夜谭:技术含量高、研发成本高、生产成本高被认为是来源于产品本身的壁垒,而市场的壁垒则是进口电脑横机在中国市场已经形成的垄断地位,已经习惯了简单的加工制造型企业,能在依靠技术进行竞争的电脑横机行业站住脚吗?面对拥有短则数十年、长则百余年横机制造历史的国际品牌,一个后来者能有多大胜算? 在重重顾虑和质疑面前,慈星的掌门人孙平范依然对电脑横机的研制和生产充满渴望,而这种渴望也成为激励慈星技术团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脑横机的源动力,在研制电脑横机的初始阶段,孙平范以技术团队领头人的身份,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并实现了与国内数家高等院校、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专家三方的技术资源整合与互补,在当年就成功开发出第一台全电脑针织横机,次年,该项目就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而与慈星相似,技术创新被华为认为是企业的发展之魂,在华为企业的文件中,明确将“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内外优秀企业学习,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开放合作地发展领先的核心技术体系,用我们卓越的产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强之林”确定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将“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电子和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作为企业的基本目标。 在今天看来,当我们回顾华为和慈星的技术发展史时,我们很难将两家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投资和回报比进行量化,但可以明确的是,只有始终掌握核心技术,并不断地通过创新进行提升,企业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从跟踪开发到领先开发 2004年开始,慈星每年投入超过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进行技术的研发和提升,最初,这是一项在很多人看来都“亏本”的买卖,而对于专注于自主创新的慈星而言,这项投入却是必须的,“技术创新是资金密集型的投资活动,离开资金投入就无从谈起”,为此,慈星将研发看得无比重要,在有必要时还加大了对技术投入的拨付比例,而这在国内的多数装备制造企业看来,无疑是一项疯狂的举动。 面对慈星的“疯狂之举”,,很多外商认为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一向以制造闻名而缺乏创造的中国,如何能打破国际品牌的技术垄断? 种种疑问伴随着慈星令人惊叹的销售额增长数据而逐渐消失:短短5年时间,慈星不仅制造出了拥有国际水准、代表中国电脑横机最高水平的电脑横机,同时,慈星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据国产品牌的60%以上;在国际市场,慈星不仅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获得欧盟CE认证的横机企业,其产品先后出口印度、孟加拉、柬埔寨等全球近30个针织行业重点国家,使中国的横机品牌同样可以在全球市场上与国际一流品牌同台竞技。 基于市场需求的技术革新 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20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看,几乎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恰恰相反,而是由于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和认可,以至于没有市场。 “适应市场,而不是单纯地就技术而论技术;鼓励创新,而不是搞盲目出新随意革新”。作为后来者的慈星明白了这个道理,尽管慈星拥有了代表中国从事横机研究开发的领先工程师、技术人员,但慈星从不将这些资源浪费在不可能为产品带来切实利益的研究上,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术革新,才是慈星技术工程师的首要工作任务。 为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到客户中去”成为慈星企业高层和工程师的必修课,从企业成立开始,为了在规模性市场需求中抓住机会,慈星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国际性和较大规模的行业展览会,在展会上,不仅慈星的产品频频亮相,慈星的技术工程师也是参展的重要成员,客户在慈星展厅中一句不经意的话语就有可能成为慈星纺机研究所下一研发工作的主要目标,而通过收集客户反馈、统计售服人员建议、技术工程师深入到客户了解情况等等方式,为慈星围绕客户需求进行技术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再好的技术,不能产生更大的销售也是无用的技术,只有掌握了市场需求,才能掌握研发方向”,虽然慈星瞄准全球横机顶尖技术的方向不变,虽然慈星建立一流技术团队的目标不变,但基于市场需求研发产品仍然是慈星的研发战略,而通过对研发战略的确定,慈星的研发效率明显提升,其前提正是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从而使慈星实现了技术与市场的完美融合,这一点,为帮助慈星赢得更多客户作出了极大贡献。 任何一种意义上的成功都绝对不会处于偶然,对于慈星和华为这样的技术型企业而言,正是依靠坚持技术核心实现了对自己、对行业的挑战,相比于更年轻的慈星,华为通过技术创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样的示范意义对于慈星来说重大而辉煌,未来的慈星,是第二个华为,还是更强大的慈星,无疑值得期待。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