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峰
不久前,远房表哥从淮安老家来找我,请我帮他家的女儿找一份工作。
表哥一家四口人,除了表嫂,还有一对儿女。表哥家有6亩地,原先种的是麦子和水稻,一亩地除去种子、农药、肥料等投入,一年能挣500元左右。为增加收入,从去年开始,他从当地信用社贷款2万元,拿出二亩地进行大棚蔬菜种植,现在每亩能赚1万元。在今年春节前夕,表哥打工的企业倒闲了,他赋闲在家,他女儿所在的保险公司也因不景气裁减人员,没有业务的她自然在辞退之列。
“谈投资理财,咱不会,咱只能干点粗活,现在找工作很不容易。让我着急的是你表侄女,一个大姑娘整天在家没事干。”面带忧虑的表哥让我看到了一个农民工对再就业的期盼。
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尚可
记者从人行南京分行了解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11月至春节期间,苏皖两省外出务工农民集中返乡现象较往年提前出现,农民工返乡规模较往年有所增加,同比增长近15%。调查表明,江苏苏北、安徽绝大部分地区是农民工主要输出地,其中安徽是全国农民工输出主要省份之一。至春节前,两省共有近922万名农民工先后返乡,占外出务工农民工总数的48.53%;农民工返乡规模较往年有所增加,但同比未超过15%。可喜的是,截至2月初,两省约有713万名农民工陆续返城打工,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74.66%;主要从事工程建筑、服装加工、餐饮服务、电动缝纫、电子装配、制造等职业。其中大多数农民工选择继续返回原单位就业,占比约72%。据抽样调查,这些农民工之所以继续返回原单位,主要原因一是国内宏观经济层面趋好,大部分用工单位恢复信心,逐步走出困境,催促农民工返岗;二是大多数农民工对用工单位所付的薪酬较为满意;三是相比务工所在城市,本地创业环境及条件尚不够成熟和优越,农民工选择余地较小。
而留守农民工中的大部分已重新就业。据不完全统计,两省农民工中留守本地的约209万人,占返乡农民工总数的22.67%,其中:已在本地就业的约171万人,占留守农民工总数的81.82%;近期处于观望、准备过一段时期继续返城打工的约38万人,占比为18.18%。已在本地就业的留守农民工中,选择在当地灵活就业、务农、自主创业、回原单位就业占比分别为64%、16%、13%、7%;留守本地的农民工主要从事高效农业、纺织、缝纫、种养殖、运输等职业,占比分别为30%、25%、20%、15%、10%。
记者从盐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受中央惠农新政影响,该市回乡种粮或搞养殖等产业的返乡农民工近2万人。另外,因外出打工使一部分农民工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初步熟悉了市场规则。据不完全统计,该市约近2000名返乡农民工利用多年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等创业资源回到家乡创办数控机械、玻璃工艺等实体,实现自我价值。
金融支持效果不俗
如何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一直是金融部门所关注的。记者在深入采访中了解到,为做好这项工作,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金融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采访中,记者采撷到一些金融支持返乡农民工的生动事例。
句容市天王镇赵巷村农民滕斌,原在宜兴一家织布厂打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该厂处于半停产状态,工人拿不到工资,无奈之下,滕斌决定回乡自主创业。2008年下半年,滕斌回到村里,拿出自己多年打工的积蓄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150万元,购置了30台织机,创办了自己的织布厂,从事加工业务。由于滕斌有技术、有销路,织布厂很快发展起来,但流动资金还有一定的困难。天王镇信用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跟进,向织布厂发放了10万元贷款给予支持,当年织布厂就实现产值100万元,利润30万元。今年,天王信用社增加贷款20万元支持其生产规模扩大。目前,织布厂还吸收了当地返乡农民工就业28人,发放工人工资近50万元,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到“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转变。
射阳农商行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为依托,通过“信贷专柜、送贷上门、集中发放”等多种方式,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农民工实际需要的金融服务,为农民工提供了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同时,以外出返乡创业大户作为特定服务对象,增设特级、特大信用户,授信额度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特大信用户可授信到50万元,并实行利率优惠,且2万元内“不担保、不抵押、不报批”,有效地缓解了农民工进城和返乡创业贷款难、资金少的问题。
春节前,滨海县农村信用联社组织基层信贷人员走进返乡农民工家中,了解农民工返乡原因、就业愿望、创业项目及资金需求,对返乡农民工的个人能力、技术水平、经济状况、创业条件、创业项目和资金需求逐户进行调查登记。在此基础上,适时推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专项贷款,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户,简化贷款发放手续、缩短发放时间,竭尽全力为需要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信贷支持。该社还在全县各行政村(居)交通要道竖起200多块支农服务“明白牌”,公开贷款受理条件、审批程序,实行“阳光信贷”。据统计,今年以来,滨海县共有850多名返乡农民工从信用社取得6000多万元创业贷款。
人行巢湖中心支行大力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创业的金融服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辖内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当地农村信用社利用信息优势和客户资源,为有技术、有能力的农民工提供创业和再就业信贷资金支持。去年10月份以来,全辖农村信用社先后推出了“创业贷款”、“小额授信贷款”、“商家乐”等适合返乡农民工需要的贷款新品种。截至今年1月末,全辖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再就业类贷款1.8亿元,支持各类企业150多家扩大再生产,帮助6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再就业。
阜阳市各县市(区)农村信用社还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与财政担保公司达成协议,对农民工有创业担保基金按1∶5比例放大,利率优惠按照基准利率上浮50%。目前,阜阳辖内的徽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联社已支持农民创业就业信贷资金8270万元,有力支持了当地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并成效明显。截至目前,阜阳市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和创业人员2.6万人。
金融服务受期盼
通过采访,记者感觉到,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功能基本能满足农民工的需求,但从农民工个体情况看,部分农民工对金融服务也存在一定的期盼。
记者了解到,根据人民银行有关文件精神,银行业机构可探索向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农民工或农村适龄青年提供商业性助学贷款服务。目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则按高校名录发放助学贷款,导致县域青年农民工在本地职业培训机构就学时,均不符合助学贷款发放条件,因而无法享受相应的利率优惠和财政补贴。
另外,随着农民工收入水平的增加,广大农民工对理财需求日益旺盛,但从目前各银行业机构推出的理财品种定位看,普遍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还仅局限于存取款、小额信贷等,农民“购买国债难、资产增值难”问题依然存在,急需推出适合农民特点的理财品种。
通过人民银行组织的各类金融知识宣传,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有了一定进展,但调查显示,部分农民工尤其是中年群体金融知识较为匮乏,主要反映在反假币能力弱、防假币意识不强、缺乏基本的金融常识等。
此外,目前,农民工所能享受的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存款开户、办理储蓄、电子汇兑等方面。农村信用社虽开办了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增设了一定数量的
ATM等,但仍存在业务品种开发滞后、网络化服务不全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民工的实际需要。据对少数外出务工人员调查,通过邮政汇兑寄钱回家比例较高,部分人仍习惯于携带现金返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