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接受本台记者采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濛)3月23日,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间隙,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接受了本台记者的独家专访,回答了工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企业高管薪酬以及3G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记者:刚刚在论坛发言当中,还有不久前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会当中,您都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现在还不能说中国的工业运行态势已经好转了。这是否意味着您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造成的冲击还将进一步加剧?
李毅中: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现在看来宁可把困难估计得多一点,时间估计得长一点。从去年7月份以后,形势急转直下,工业的增速的逐月下滑,6月份是16%,然后一路下滑,滑到11月的5.4%,12月的5.7%。当初我们寄希望1月、2月能不能有所回升,现在数字出来以后并不乐观。因为1月、2月和上年的1月、2月由于春节先后的影响,所以要合起来算,最后国家统计局出来的数据是,1月、2月合起来只有3.8%。
李毅中:不过,要充分肯定,从金融危机以来,中央、国务院各项政策、全国人民的努力,确实出现了一些好转的迹象,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比如说,首先是用电这个是比较过硬的数字,11月的时候,发电量是同比减少7.5%,12月是减少8.7%。但1到2月,是减少2.7%。虽然还在下降,但是降幅减缓了。我们再说点令人鼓舞的数字,3月份算到20号,发电量同比增长了0.9%,这个就是好的情况,它已经止跌了。
李毅中:还有钢铁,粗钢1到2月份增长了2.4%,钢材增长了3.1%。我们通过调研,去年进口的那些高价的矿石已消耗完了,这是好的方面。
李毅中:纺织和轻工,由于出口退税对它是政策扶植力度很大,连续4次出口退税。这样轻工业在1到2月的增速是7.6%,纺织是5.8%,都高于工业的(整体增长)速度。明显的看对轻纺的政策支持是开始显现。
李毅中:汽车,就是拉动汽车消费的政策,特别是1.6升以下小排量车,尽管过户费减半,充其量也就是节省3000-5000块钱,但是拉动效果很好。1到2月汽车总产量是153万辆,虽然还是降了一点,但是降幅和去年11月降16%到17%,那小多了。尤其2月份令人鼓舞,汽车的产量销量都超过了80万辆,82万到83万辆,是去年7月份以来最高的。
李毅中:还有石化也有一点回暖的迹象,高价原油消耗完了。乙烯开工率提高到90%。化肥1到2月算下来,产量还同比增长了4.5%。
李毅中:通信业,1到2月的话务量还增长了9.6%。因为金融危机当然要影响人们通话,可能主要在业务上通话少,但是话务量并未减少。
李毅中:这些都是好的迹象,那就应该增强信心。但是也有一些数据说明问题还是很严峻的。首先就是,国际上态势不好。国际上看来对今年经济的发展估计是越来越低。发达国家都是负增长,那你靠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3%到5%的经济增速拉不起来。1到2月中国进出口大幅下降。进出口总额下降27%。出口下降21%,进口下降35%,这个是从来没有过的。这里当然也有一个价格的因素,比如进口一吨原油,现在进口三吨才等于过去进口一吨。但是,就是扣除价格影响,这个跌幅也还是太大,就是说明国际上形势更加严峻。这样,对我们的经济,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李毅中:第二个很不好的信号,就是钢铁,确实产量上来了,但是价格又掉下去了。什么原因呢?最根本的是我们工业的内在的深层次的矛盾——供大于求,很多行业都是供大于求。我们希望产量上来,拉动增长。但是产量上来以后,由于钢材不是最终消费品,如果下游的机械工业上不去,造船业上不去,汽车业上不去。钢材用量很快就饱和了。所以我觉得钢铁是问题最多的行业之一。它显示了我们工业上的痼疾,我们深层次的矛盾。其他行业有没有这个问题?也有。凡是供大于求的,它肯定是很缓慢的才能起来,最终需求拉动不起来,光增加产量,没用。有色金属也有这个问题。如果消费拉动不起来,需求很快就饱和了,那经济还是起不来。
李毅中:第三个担心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困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重视大企业是非常重要、非常正确的,它是骨干、是龙头、是脊梁。但是刚才我说了,中小企业的总量在那里摆着,个数来讲,它虽然个头小,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按经济总量来讲60%,按就业人数接近80%,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没有资金,它就是有了订单,有了市场,有了项目也不行,它的资金链断了。这个问题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讲真话,雨露还没有洒到它们那片干旱的土地上。客观讲,中小企业的资产、实力确实不如大企业。给它们贷款确实有风险。二是从银行来讲,都是商业银行,上市银行,它也要考虑利润,它要考虑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就是能拿到银行贷款,利率也是上浮了很多。这些企业眼看就要倒闭了,如果给它注入资金,等于给人输血,就活过来了。如果这个时候缺血,还不去抢救,它就倒闭了。倒闭以后工人失业,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有政策。这个政策就是从中小企业来讲,得有人给它担保。有人担保了,银行才敢贷款给它。那么现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拿了很多资金去建立、加强担保机构。最直接的数据就是中央财政10个亿,已经落实到330个担保机构。这330户担保机构给4万户小企业贷了2500亿。还有再担保,就是地方财政担保机构再担保,这样就能增加担保倍数。这问题要解决的话,很多中小企业就活了。但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很好的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