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报2月27日至3月3日连续推出一组5篇《迎接两会特稿》,3月3日开始推出《两会特刊》,开设了“两会话题”、“三月随想”、“两会观察”等栏目,并新增报网互动栏目“中经在线访谈”、“网友点题·记者采访”、“网友看两会”,这些报道在读者、网友和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一)
每年3月,我来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年已经是第7次了。《经济日报》的两会报道主流、权威,很有特点,很有看头。
一是报道分量重。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派出了强大的采访阵容,精心推出《两会特刊》报道两会的盛况,信息量大、图文并茂,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二是报道主流、权威。如两会前系列述评“迎接两会特稿”,用权威准确的数据分析了中央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大举措,为两会做铺垫。报道准确、到位,内容实、力度大,为我们战胜困难、增强信心、争取新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三是报道有深度。采访代表委员中的专家、名家,结合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发表看法和观点,分析透彻。如“两会话题”专栏文章,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做深度阐述和报道,集中归纳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谋发展的观点思路,明确了今后发展方向。整组报道分析入情入理,给人以启迪和借鉴。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 青
(二)
今年《经济日报》的《两会特刊》一大创新点是报网互动,把网民的声音传到两会,让人看后眼睛一亮。《经济日报》与中国经济网共同推出了“中经在线访谈”、“网友点题·记者采访”、“网友看两会”等一些报网互动专栏,在网友与代表委员之间、网友与记者之间、网友与读者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为广大网民建立了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
“网友点题·记者采访”专栏采取网友点题、代表委员解题的互动方式,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给予精辟的分析、展开深入的探讨,针对性强,令人印象深刻。如《齐心协力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多措并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4万亿投资:用好每一分钱》等文章选题,都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中经在线访谈”栏目邀请两会代表委员做客中国经济网,就两会热点问题在线回答记者和网友的提问。3月3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来到中国经济网直播间,与网友就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文字和视频同步直播。3月5日《经济日报》刊登《扩大内需应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一文,和中国经济网实现了报网互动。《经济日报》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手段,展现了高端、即时、互动、多媒体的报道特色。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叶建农
(三)
《经济日报》两会报道围绕就业话题做了许多文章,如3月8日头版“代表委员心声”栏目的《要让就业渠道更畅通》,3月7日“代表委员手记”栏目的《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3月4日《两会特刊》的《以创新促创业 以创业带就业————听代表委员话创业带动就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多措并举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代表委员们就农民工就业、大学生就业等问题提出了许多好思路、好做法,读来受益匪浅。
我对《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南京市市长蒋宏坤—————多措并举 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文体会比较深。南京市组织实施“大学生创业工程”,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这种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做法值得肯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国家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鼓励大学生创业。《经济日报》关于就业的报道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富于启迪。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晓娟
(四)
《经济日报》的两会报道内容丰富,读来解渴。在“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专题中,代表委员就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畅谈经验和做法,令人感受到了全国上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在逆境中求突破的决心和信心。特别是3月6日13版刊发的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省长宋秀岩的《在城乡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一文,介绍了青海省加强农牧业基础,增加农牧民收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笔者所在的江西省石城县是个山区农业县。近年来,石城县把加快农村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不断增加投入完善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引导农户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壮大了产业规模。去年,全县白莲、早熟芋头、花生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10万亩、6万亩、8万亩,农民收入比前年增加了近21%。农民收入的增加,激活了投资和消费。据统计,今年1至2月,石城县农村新增个体经营店铺270多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以上。《经济日报》的报道,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基层干部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江西省石城县委宣传部 赖於艳
(五)
《两会特刊》的“摄影连环”图片专栏推出系列彩版组照,既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丰富了版面内容,又以其独特的视角、精选的画面和精心的编排,向读者展现了两会现场和代表委员的风采。该栏目图文并茂,精彩纷呈,堪称《经济日报》两会报道的一个特色产品。
“一图抵万言”,“摄影连环”专栏围绕报道对象,按照时间顺序选取典型的活动场景,组成一个个新闻故事,以连环画形式讲述重大的主题。如《委员的牵挂》,以“扶贫”为主题,聚焦于长期从事扶贫事业、获得“中国光彩事业奖章”的政协委员、山西建峰集团郝建秀,通过他刚下火车核实日程准备发言稿,抵达驻地了解北京企业员工就业情况充实相关提案内容,与其他委员交流、探讨,鼓励受资助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四个场景,向读者讲述了郝建秀委员会议期间仍然关心扶贫事业、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推进这一工作的故事,画面色调温暖、人物表情自然。《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则聚焦于一组人物:全国人大福建代表团的李欲?代表和赵静代表,他们一个是福建省漳州市副市长,一个是福建省侨联主席,通过他们的故事,反映共同努力、共克时艰的大主题。
两会代表委员在京期间的活动一直为读者所关注。“摄影连环”专栏以真实可信、轻松温暖的组照,展示了纸质媒体的视觉传播效果。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梁 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