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3-17 |
信息来源:扬子晚报网 |
去年以来,无锡各类新型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犯罪分子频繁变换伎俩方法,通过银行卡转帐方式骗取受害人钱财。经梳理分析,此类新型诈骗是犯罪分子在以往“迷信诈骗”、“假金元宝”、“掼包”、“假药诈骗”等诈骗手法的基础上,翻新演变而来,手段更为隐蔽、覆盖面更广、迷惑信更强,给受害人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当前无锡较为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无锡警方将以下八种主要以银行卡转账为资金流转渠道的新型诈骗手段公布如下,请市民提高防范警惕: 1、固话欠费类: 此类手法最近比较常见,骗子用假冒的“中国电信”语音电话联系当事人,告知其电话欠费。当事人通过该语音电话询问时,对方又称其在某银行办理的1张信用卡拖欠电话费,并要求对方向“某某市公安局”报案。随后,当事人被“警方”吹嘘的“银行卡升级保护、侦查办案需要”等谎言所诱骗,一步一步陷入对方设下的层层陷阱,最后报出自己的银行卡帐号和密码,银行卡上资金被转帐骗走。 2、消费类诈骗: 此类手法案件一度比较高发,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称事主在商场刷卡消费,有问题请咨询银联中心电话。事主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就告知可能银联卡被盗刷,然后提供公安报案电话。事主回复电话,对方骗称是刑侦部门,再以保护事主帐户为由,要求事主到ATM机上把钱转到指定账户。 3、退税类诈骗: 此类案件在年前多发。骗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给事主,告知其购买的汽车等可以退税,要求事主先交纳一定的手续费。随后授意事主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进行转帐操作,利用事主不熟悉银行自动取款、转帐业务的机会,骗走银行卡上全部或部分资金。 4、中奖类诈骗: 骗子用手机群发短信,告知事主中奖,并要求事主回复某电话。如果事主回电话,对方就编造各种理由,让事主相信自己真的已经中奖了,接着以交纳所得税、手续费等为名,要求事主将钱款汇入指定的银行帐户。 5、贷款类诈骗: 犯罪分子以“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为诱饵,发布虚假信息,称可以提供“无担保低息贷款”,并留下联系电话。受害者一旦回复电话,对方则声称贷款需先交部分利息;事主“利息”汇入其指定帐户以后,又说要交“还款保证金”,要交“个人安全费”和“车辆安全费”等保证金。就这样步步下套、一环紧接一环,等事主明白过来,钱已汇入诈骗分子的帐户。 6、汇款类诈骗: 骗子冒充事主的家属或朋友,编造各种理由,例如出车祸等需要拿钱“摆平”,要求事主汇款;骗子给事主发短信,称帐户已改,请汇款至某某帐户;骗子打电话或发短信中自称,已掌握事主把柄,要求汇款;骗子群发短信要求事主汇款。 7、代收货款类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受害人是其公司的信用顾客,为此向其邮寄了一部价廉物美的手机,当受害人到邮局支付货款签收后打开邮包发现无手机,按邮局规定一旦承接了对方代收货款的业务,只要被邮寄人签收了货物,邮局就须在数日内将收到的货款汇给对方办理业务的邮局,待受害人得知受骗为时已晚。 8、其他类诈骗: 如犯罪分子冒充受害人单位领导、老师、医生、朋友等特定身份打电话联系受害人,或先打电话联系受害人,让受害人“猜猜我是谁”,后顺势谎称是受害人亲戚、朋友、熟人,以“自己在外地发生车祸需花钱救人”、“嫖娼被抓需缴纳罚款”、“子女在外遭绑架需交钱赎人”等为名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市民要想防止被骗,加强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是关键。当接到陌生电话、手机短信时,一定要仔细核实,冷静思考,切勿被犯罪分子的谎言所骗,一步步陷入陷阱;凡涉及资金问题的网络信息和电话、短信,特别是对方要求提供银行卡帐号、密码或进行转帐业务的,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切勿轻信盲从,可向周边人士或银行、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查证属实后再做决定。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