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3-16 |
信息来源:工人日报 |
去年,海南省海口市开展了零就业家庭的专项就业援助工作,291户登记在册的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
然而,业内人士认为,单靠政府拿钱买岗位并不能完全解决零就业家庭脱困问题,只有政府拿出更优惠更切实可行的政策,才能真正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长期稳固的就业。
291户零就业家庭温饱有了保证
海南省海口市滨海街道办盐灶二社区黄德华的家,低矮的房屋,陈旧的家具,被烟火熏黑了的墙壁……他的家与不远处的高楼大厦相比仿如另一个世界。
3月15日,记者来到黄德华的家,饭桌上摆着1碟咸鱼干,1盘酸豆角,半盆绿豆粥,这就是他们全家人一天的伙食。
今年53岁的黄德华,和许多下岗工人一样,也曾有过一份稳定的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德华作为返城知青被安排到海口市第二运输公司当搬运工,1988年因公司倒闭而下岗。此后,黄德华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
黄德华下岗后,他的妻子也因企业改制下了岗。一个家庭,上有90多岁的老父亲,下有正在求学的儿女,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下岗后,黄德华一家被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定为重点帮扶对象,夫妻俩落实了社会保险补贴。去年,海口市提出要消除现有登记的城镇零就业家庭,确保这些家庭中至少有1人就业,并举行了零就业家庭专场招聘会,黄德华成功应聘上社区治安协管员的职位。
如今,黄德华一家对于未来充满希望。他妻子告诉记者,丈夫有了稳定的工作后,全家的温饱就有了保证。现在女儿读中专,儿子上体校,慢慢再把借亲友的2万元还上,一家人的日子总还有个盼头。
据了解,去年海口市开展零就业家庭的专项就业援助工作,像黄德华夫妇这样,生活靠政府救济的291户登记在册的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人就业。
政府买单大批无业人员稳定就业
海口市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
政府花钱购买公益性岗位来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重点开发辖区内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社区居民和单位需要的后勤服务类岗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开发的建筑、市政设施维护、交通协管、保洁、绿化、保安等岗位,必须重点安排零就业家庭援助对象就业。
海口还发动各类用人单位吸纳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并推出优惠政策,用人单位每录用一名成员,并与其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按现行申办程序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奖励资金1000元;按有关政策落实社保补贴。用人成本的减少使得企事业单位更愿意招聘零就业家庭员工。
去年,海口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预先打听到市交通局要招聘大量交通协管员,就提前与对方联系,帮助200多名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工人重新找到工作。
据了解,去年海口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落实就业30845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102.8%;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135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99.5%。海口市人力资源开发局与四个区共同组织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670人,省内转移就业9151人,省外转移就业6603人,为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各类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指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人数达10734人。
离长期稳固就业还有多远?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包括零就业家庭人员在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整体素质偏低、就业观念滞后、技能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使得这部分人就业难的问题很难得到很好的解决,即使一时解决了,也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业内人士认为,单靠政府拿钱买岗位并不能完全解决零就业家庭脱困问题,还应帮助零就业家庭自主创业,自主择业,从事个体劳动。只有多管齐下,劳动就业部门、街道、居委会给零就业家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拿出更优惠更切实可行的政策,多种渠道就业,多种途径创业,才能真正帮助零就业家庭实现长期稳固的就业。
海南大学教授詹长智认为,政府应加大鼓励零就业家庭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从长远看,这是解决零就业家庭问题的根本之路。要针对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向每一位有要求的成员提供一次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信息、职业介绍。鼓励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记者 赖志凯)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