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2-25 |
信息来源:射阳时报 |
2月23日,开发区射东居委会居民张志梅从德威尔装饰绒公司财务室领取了2月份1200元工资。她喜滋滋地对工友们说,原本以为在外地打工不成,返乡无处上班,没想到只用了20多天时间就实现再就业,而且收入不比外地低,最重要的是不再背井离乡了。
据县劳保局局长茅恩祥介绍,年初以来,该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三服务”、学“两双”等活动的号召,把着力点放在强化为企业服务,力促企业保增长、促发展上。仅年初以来,该局已成功帮助包括张志梅在内的5000多名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实现再就业,就业率达78.5%;已为168个企业新招聘技术员工1047人,与去年同比增长35%,有力地促进了企业有序生产和农民在县镇企业就业增收。
细心统计:100多家企业挖岗10000多个
近年来,由于我县强推招商引资上项目,重抓“两提一扩”,不少企业招不满员工,不能满负荷生产,直接影响效益;而另一方面,因为信息不畅、渠道不宽、技术不精等原因,不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特别是随着金融风暴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剧,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人数剧增,影响了增收致富进程。为了让两者有机衔接,县劳保局于去年10月份起,就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全县“两提一扩”的174家企业调查摸底,准确把握企业用工需求实际状况,并鼓励和引导企业在保证不裁员的前提下,努力挤出岗位新招聘员工。该局共统计出可招纳用工岗位12000多个,根据行业实际、岗位特点将劳力情况记录在案,并通过相关媒体宣传企业岗位,让待业群众有选择、有目标。
精心宣传:“新磁场”吸引务工者目光
通过媒体宣传,让各方面务工人员了解射阳、就业射阳。该局重点做好三方面人员的思想宣传工作,让他们安心就业。一是让外来人员在射阳安心就业。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档案,了解其诉求,研究和制订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户籍、购房、子女上学、社会保险等问题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成为新射阳人。二是大力鼓励在外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组织“凤还巢”创业、就业典型宣讲团到浙江、苏州等射阳人打工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宣讲,现身说法,激发他们返乡创业、就业的热情。三是引导计划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业。通过宣传新射阳、认识新环境、介绍新企业、学习新政策、游览新县城,增强他们在家乡创业就业的信心,尽快使射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就地就业。
诚心对接:5000个岗位迎来新主人
为了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和劳动者的求职成本,县劳保局不断创新招工方式。一是集市招工,常年举办“周五”劳务集市,创建劳动力交流平台,免费为进场求职和招工的个人和单位提供服务。利用镇(区)赶集机会,开展招聘活动;二是校企联合招工,组织企业到职校开展订单培训,实施定向招聘。三是建立基地招工。与外地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的劳动部门开展劳务协作,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定期组织招工活动;四是利用社会力量招工,出台激励政策,发动全社会力量,鼓励所有民办职业介绍机构为县内企业招工,适时给予经济奖励和补助。
2月7日,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徐超来到县劳动保障服务大厅,亲切慰问了在这里参加“返乡务工人员当地就业洽谈会”的企业招工人员和求职者,对该局采取县、镇(区)联动同时招工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据悉,元月份以来,县劳保局已举办三次较大规模的就业洽谈会,动员企业挖掘10000多个工作岗位,解决了5000多名返乡人员就业问题,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2800多人。
贴心服务:让劳企关系和谐共融
劳动就业不能一“就”了之,县劳保局立足就业大势,展开系列贴心服务,确保企业招的满意、用的顺心,力保就业人员上岗称心、干活开心。该局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券制度,针对县内企业紧缺工种,开办服装缝纫、纺织挡车、电子装配、羊毛衫编织和车、钳、刨、铣、焊、钻等专业免费培训班。近年来已完成技术工人培训13000多人。督促企业单位依法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劳动合同,明确劳资双方责、权、利,依法为职工参加社会保险,适当适时地提高职工收入,竭尽全力做好劳动保护。近期,该局还将针对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充分发挥劳动保障部门在“保增长、促发展、保稳定”中的特殊作用,实施了积极可行的就业培训政策、适度宽松的社会保险政策、刚柔相济的执法维权政策,努力开创企业满负荷生产、劳动者充分就业的生动局面。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