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全国人民正在为之奋斗的目标,而“三保”都与让有劳动能力、劳动愿望的人有劳动岗位息息相关。
国务院日前就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要求各地各部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企业需要裁减人员20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20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10%以上,须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职工意见后,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此举对一些企业随意裁员进行了约束,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让那些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企业不能随意裁员。
当前,我们面临的就业形势确实较为严峻,要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重点要做好企业职工稳定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民工流动就业和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各级政府都为此付出巨大努力,使就业形势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对于解决就业问题,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就业人群如何提高素质能力、降低待遇要求等,有的地方出现“劝导”欲外出的农民工不要轻易外出,以免无功而返白跑一趟。这种“劝导”自然是善意的,在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费时费工耗财地外出盲目寻找工作,有时真的会钱没赚到还把手头一点钱也花掉。而要真正解决就业问题,除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劳动技能,对就业问题更理性更现实外,还需要企业家勇于挑起重担,主动为解决就业问题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政府和社会分忧。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为之奋斗。企业创建、发展过程中,员工们的辛勤劳动为企业创造财富,才使许多人成为今天的企业家。如今,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有些企业遭遇订单减少、利润减少等不利因素,一些企业家想到的不是如何与员工一道共克时艰,而是动辄裁员。这不是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所为,因为简单的裁员,自己倒是一身轻松了,而那些多年为企业付出过奉献的员工呢?
令人欣慰的是,同样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有些企业虽然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他们明确表态:不停产、不裁员、不减薪。这是一个企业家承担社会责任的举动,其目的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当然也保住了自己的企业。因为员工会为这样的企业家而感动,会更努力地为企业去工作,会众志成城地与企业家们共渡难关。
笔者以为,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不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是正常的。只要我们大家弘扬井冈山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齐心协力,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走过寒冬又是春天。(杨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