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P“僵局”
为何目前VoIP在中国还是一个“僵局”?
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电信运营商旧有技术的投资还未完全实现回报,采用新技术会造成投资损失,对于监管层来说这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2005年10月,信息产业部以正式文件“信部电(2005)508”号文件通知:基于软交换技术的VoIP电话属于基础语音业务,六大运营商可以合法运营,不再单独下发牌照。基础运营商虽然得到了政策的许可,但因为VoIP的推广将对传统的PSTN业务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基础运营商在业务开展上小心谨慎。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基础运营商推出的合法IP业务达到1492亿分钟,占长途总话务的36%,而地下VoIP业务大约达到300亿分钟,由此可见,尽管政策还没有放开,但VoIP市场已然暗流涌动。
对此,李小龙持乐观态度,他告诉记者:“政策今天不放开,并不意味着永远不放开,就像20年前民营银行不能想象,但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一样。今天也许看不见任何一家民营运营商,也许过几年之后,政策就允许了。”
对于次收购iTalk公司,李小龙表示是希望能够将其在北美市场成熟的VoIP运营经验移植到未来的中国市场,因为“通信类服务同质性极高,几乎没有地域差异,可拷贝性非常高。”
名词解释:
VoIP(Voiceover Internet Protocol),即网络电话,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将模拟的声音讯号数字化,经过压缩与封包之后,以数据包的形式在网络上进行语音讯号的实时传递。
从本质上说,VoIP电话与电子邮件、即时讯息等没有什么不同,它们均能在经由互联网连接的机器间进行传输。VoIP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Internet和全球IP互联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
由于成本低廉、市场广阔,VoIP成为一种“暴利”投资项目,最近几年在欧美国家发展迅速,包括AT&T在内的传统电信运营商纷纷转型为VoIP运营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