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重视。昨日下午,在“两会”即将召开之际,“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关于大学生就业调研座谈会”在重庆交通大学举行。会上,大学生代表们吐露心声:今年用人单位歧视女生。老师直言诉求:请政府为今年尚不能就业的大学生再提供为期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扶送一程。代表、委员回应:建议尽快出台《重庆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条例》保障大学生就业权益。
金融IT专业用人量骤减
重庆交通大学负责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周直说,经济危机发生后,就业最困难的是金融、IT等专业的学生,与往年比,这些专业的用人单位来校招生数量骤减。同时门槛标准设置“古怪”,还包括了外在形象。此外,用人单位签约高峰期已过,还有部分学生未签约。
一位老师发言说,用人单位与校方学生之间不对等。签约后如学生未去,学校还有办法处理。而用人单位毁约,约束却太少。
建议:
政府提供专项培训经费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该校姜尔岚教授说,对尚未能实现就业的学生,开展毕业生职业技能定向培训。市政府提供专项培训经费,为就业困难学生再培训半年,扶送一程,增加就业能力。
试点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姜尔岚教授说,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化解当前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已设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就是有利政策。同时,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可在条件成熟的大学或区县园区先试点起来,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另外,通过创业基金,推进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
民营企业接收大学生享税收减免
该校从事就业工作的罗老师说,全力挖掘就业岗位,民营企业是个重要方向。为鼓励民营企业使用大学生,政府可出台政策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此外,对于临时用工的企业,学校也应该敞开大门,鼓励毕业生前往就业。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罗老师说,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建议政府落实户口政策。同时,整合现在条块分割的人才市场,构建互联互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招聘信息存在陷阱
重庆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高岩说,他们经常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他的同学就曾发现有一家公司制作的网页十分类似自己心仪的某公司,于是主动上门求职,结果被对方骗了数百元报名费后才被告知两家公司没有任何关系。
学生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网络招聘信息的监管和核实,对以骗人为目的的公司要查处。
应聘成本不断攀升
工作难找,应聘成本也不断攀升。“考试、交通、个人形象打理等方面的费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此外,人才市场的报名费也是必不可少的开支。“门票多的20元,少的5元”,累计下来也不是小数。
学生建议:到外地参加面试的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降低各类考试的报名费、人才市场的门票费,并整合现有分散的人才市场,为毕业生举办免费的招聘会。
女大学生就业太难
“女生不好找工作!”一位财经专业的女生感叹,好多单位现在都直接写明只要男生,而有些则会以“需要经常出差”等言辞,委婉地表示“不需要女生”。
“对女生的歧视其实一直存在,今年特别明显。”一老师表示,由于就业岗位较少,单位的要求更为苛刻,女性就业的劣势也就更加突出。
学生建议:有关部门对于“不收女生”这种带有明显歧视性质的用人单位要进行教育和处罚,为女大学生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缺乏法律保障
听完学校老师、同学的发言后,市人大代表刘伦当即表示,要将这些问题和建议立马整理,晚上加夜班也要将建议案写出来,上交人代会。市政协委员吴任军、和颖会后请老师提供发言材料,他们将吸纳建议提写提案上交大会。
同时刘伦说,听完来自最一线的声音,他最大的感触是造成大学生就业诸多的不规范就是缺乏法律保障。他已开始酝酿向本次会议提交“关于尽快制定《重庆市促进大学生就业条例》的议案”,让大学生就业走上法制轨道。
和颖说,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吴任军也呼吁有关部门要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手把手”指导和相关手续快速办理的绿色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