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之最,将达到610多万。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为了保证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顺利就业,中国政府、高校和社会正在采取各种措施。
眼下,正是中国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旺季。虽然各类招聘会已陆续登场,但对于再过几个月就要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情况却不容乐观。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生物专业的一名女硕士生说:“我已经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招聘会有5、6场,觉得今年找工作特别难,感觉今年招聘的职位少了很多,一些大的公司像一些外企招聘的职位大概少了80%。”
事实上,造成中国大学生今年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释放,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中国整个就业市场都难免受到波及。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司长毕雪融女士说:“因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方面的影响,用人需求可能会下降,一些出口型的企业和外资的企业,有的在裁员,有的停止招聘。”
其次,中国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大学生就业的潜在问题。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先生就曾指出,目前,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大学生的学校教育、职业技能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脱节,等等。
另外,中国的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偏向于留在大城市、待遇相对好的行业,而不愿意去欠发达地区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当前的这种状况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总理温家宝日前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那里的学生进行了座谈。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将把大学生就业放在全社会就业的首位。创造条件让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多招收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并组织大学生继续深造和接受技能培训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各有关部门已着手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中国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女士告诉本台记者,该部门已为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出台了具体政策。她说:“教育部当前高度重视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来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要做好几个项目的工作,包括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以及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期满后可优先被当地学校录用,招募10万人去农村任教,还有各地区自己实施的各类项目的招募工作。”
与此同时,2009年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于日前拉开大幕。这个由中国教育部、商务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网络招聘会,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数千个就业岗位,涉及30多个专业。
为弥补高校毕业生就业技能的缺陷,中国的一家社会机构也将于2009年2月启动一项大学生“准就业”项目。根据该项目,中国将有40多所高校的IT专业毕业生,前往全国50多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技能培训和锻炼。“准就业”项目负责人张建华先生介绍说,通过该项目,应届毕业大学生既能提高实际的就业技能,还能优先在实习企业获得聘用机会。他说:“‘准就业’项目能够搭建一个平台,一方面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我们国家科技资源产业的形成。”
另一方面,中国各高校也纷纷采取相应措施,着力拓宽就业渠道。以中国著名高校——清华大学为例,近日它广泛邀请近千家单位,以“组团”的方式来校举行招聘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如,北京大学则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召开了全校就业大会,并实施了多项综合措施。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陈永利先生介绍说:“我们请了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对于就业市场、人才招聘比较了解的专家做专场报告,给同学进行讲解。另外,因为今年就业形势从大的环境来讲更加严峻,那些中小型企业,北大也不会放过,争取多多联系,多给学生创造就业渠道。再有,对学生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心理咨询会。”
来自中国教育部的最新消息说,为积极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今年每月将举办不少于两场网络招聘活动;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